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基层治理的“试金石”。近日,山东省临沭县郑山街道以“清旧账、立新规、强监督”三轮驱动,推进“三资”清理专项行动,重拳整治历史遗留欠款问题,累计追回集体资金344万余元,其中15个村实现“欠款清零”,让沉淀的集体资产重新焕发生机。
精准画像+现场攻坚 啃下“硬骨头”
“以前总觉得集体账目是本‘糊涂账’,现在一笔一笔算清楚,我们缴得明白、缴得服气。”刚结清多年欠款的村民王某某说。
为破解“底数不清、纠纷难解”的治理难题,郑山街道第一步便亮出“精准牌”,以“一张表格”为核心建立1098户欠款家庭电子档案,详细标注承包项目、欠款年限、金额及拖欠原因,形成全覆盖、可视化的“债务图谱”,确保清理工作靶向发力。
针对部分农户因账目纠纷拒缴欠款的“老大难”问题,郑山街道创新推行“一线工作法”,由经管站牵头,联合司法所、法律顾问组建专项工作组,在问题突出的村庄设立临时调解点,变“坐等申报”为“上门服务”。工作人员现场核对原始凭证、解读政策法规、调解矛盾分歧,用“面对面”沟通化解“心对心”隔阂。在某村现场办公中,工作组仅用半天时间就厘清7个农户的历史抵账纠纷,核实抵账金额3.2万元,不仅化解了积压多年的矛盾,更促使农户当场结清欠款,成为清理工作的“破冰之举”。
规范合同+阳光晒账 筑牢“防火墙”
“旧账清得掉,新账更要管得住。”郑山街道经管站负责人表示。该街道把清理行动中发现的承包合同不规范问题作为推动制度完善的“活教材”,全面推行统一格式印制的标准合同范本,明确承包期限、费用标准、履约责任等核心条款,从源头上杜绝“口头约定”“人情合同”,目前新签合同规范率已达100%。
为保障群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郑山街道严格落实村务公开制度,要求各村将集体账目、合同履行情况等核心信息定期在公开栏“张榜公布”,对群众疑问实行“专人对接、限时答复”。“以前村里钱花在哪、收多少,我们心里没底;现在账目贴在墙上,每一笔都看得清清楚楚。”村民的广泛认可已成为“阳光财务”建设的生动注脚。
专岗监督+全民参与 织密“监督网”
“三资”管理既要靠制度约束,更要靠多方监督。郑山街道明确村务监督委员会“前哨”职责,要求其每月对村级财务收支、合同履行情况开展专项审核,发现违规问题可直接向街道经管站报告,形成“村级自查、街道督查”的监督链条。
同时,郑山街道指导各村通过村民大会、宣传栏、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三资”管理政策法规,鼓励村民争当“监督员”,对不规范、不公正现象及时举报。
“每一份集体资产都关乎村民利益,只有让监督无处不在,才能守护好大家的‘共同家底’。下一步,街道将持续巩固‘三资’清理成果,建立动态监管机制,把‘三资’管理成效与基层治理挂钩,推动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活力与治理动能。”郑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尹昌明说。(杜彬 高晓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