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淄博山水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一批铸件下线后,计划发往博科真空、鲁阳精工等本地企业。“现在政府牵线,我们不仅打开了销路,更赢得了信任。”该公司总经理孙保国说。
作为“中国泵业名城”和“国家火炬计划泵类产业基地”,博山拥有完整的泵类产业链,产品覆盖工业泵、潜水泵等多个门类。但长期以来,产业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问题,不少企业面临“有产能无订单、有技术无市场”的困境。
2025年以来,博山区聚焦“双提双新双好”,以破解订单难题为抓手,打出“强内功、搭平台、创特色”组合拳,推动规模以上泵企在2025年1-10月,实现产值19.62亿元、同比增长17.11%。一场政企协同、链动发展的产业变革正加速推进。
强内功:梯度培育,从“单点突破”到“群体跃升”
“过去我们只埋头生产,不懂申报政策。”博山区一位企业负责人坦言。如今,这样的情况正在改变。
博山精心搭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为120家入库企业量身定制“一企一策”诊断服务。目前,全区累计已有10家泵企获评创新型中小企业,15家跻身省级“专精特新”行列,1家获评国家级“小巨人”,2家获评省级单项冠军,1家斩获国家单项冠军称号,形成“头雁引领、梯队跟进”的发展格局。
同时,依托国内领先的国家泵类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博山打造“泵检中心+N个企业研发中心”创新矩阵。今年以来,已促成该中心与沃尔姆泵业、绿源燃气设备、博科真空科技等企业合作,相继成立石化泵、低温泵、绿色节能干式真空泵等联合研发中心,填补了高端科研平台的空白。
搭平台:精准对接,让“好产品”遇见“真需求”
“我们不缺好产品,但缺渠道。”这是许多企业的共同心声。为此,博山区主动搭建供需桥梁。
依托全市“我为企业找订单”专项行动,博山区组织15家泵企深度参与5场专项对接会,并举办“博山高端泵专场推介会”,协调沃尔姆、鲁明等4家企业面向全市30余家重点用泵单位集中展示优势产品。鲁明泵业借此与金城医药化工、东岳绿冷科技达成合作,打开了化工领域的新市场。
“以前靠人脉跑客户,效率低。”淄博山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保国介绍,今年博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他们与华成中德、博科真空、鲁阳精工、佶缔纳士等企业对接铸件配套生产。这些企业过去多以外采为主,通过政府部门牵线搭桥,沟通更高效,洽谈一次就签了单,“真正办了件大实事”。
据悉,博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还借助“淄博市化工生产和化工装备企业对接交流座谈会”,组织企业现场进行产品及应用场景推介。同时,通过市级平台搭建的供需对接桥梁,企业直接与齐鲁石化、天辰齐翔等大型企业面对面沟通装备采购需求与招投标规范,并成功与齐鲁石化建立业务联系。“信息精准了,机会就来了。”企业负责人感慨。
创特色:纵向协同,打通上下游“最后一公里”
如果说“向外拓市场”是增量突破,那么“向内挖潜力”则是提质关键。
博山区积极推动产业链纵向协作。今年,在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下,山水科技、益杰重工等4家铸造企业走进泵厂推介产品,最终全部纳入佶缔纳士采购体系,恒裕铸造更为博科真空完成关键部件的样品试制,有效打破了配套壁垒。
横向拓展同样火热。组织企业赴浙江、合肥考察,促成德帕姆泵业与淄博慎昌机械合作;开展“百名专家博山行”、东北大学学术交流等活动,推动鲁博真空接到大元泵业、东方泵业订单。
“企业的一个想法,政府当大事办。”博山水泵制造厂董事长孙万春感叹,“这种服务,让我们敢想、敢试。”
有呼必应:贴心服务,架起政企“连心桥”
服务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今年我们有了打造无人机和机器狗后续服务的想法,刚提出来,区里和工信部门领导就来了。”孙万春回忆,“他们帮我们分析可行性,推荐本地资源,真正做到了事事有回应。”
这份温度,源于机制保障。博山区在区、镇两级组建16支贴心服务队,常态化入企调研,摸排问题305个,办结255个,诉求办结率超80%。从融资难到用工紧,从资质认证到市场拓展,都有专人跟踪服务。
今天的博山泵业,正从“制造高地”迈向“智造标杆”。一家家企业育起来,一项项技术创出来,一条条链条链起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链条联动的发展生态已然成型。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双提双新双好’行动,推动更多‘博山泵’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博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区工业数字经济发展中心主任王东峰说。(马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