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渐起的鲁北初冬,多数水产品迎来销售淡季,而滨州市沾化区滨海镇的渤海水产工厂化养殖基地内,却是一派暖意融融的丰收景象。走进养殖车间,热浪裹挟着海水的清新扑面而来,数十个虾池星罗棋布,供氧水泵持续运转,激起层层浪花,成群的南美白对虾在水中灵活游弋——它们色泽清亮透明,个头均匀饱满,触须轻摆间尽显活力。工人们穿梭在虾池间,熟练地捕捞、称重、装箱,上万斤鲜活对虾经充氧包装后,迅速登上冷链运输车,发往京津冀苏及周边地区,新鲜“跳”上消费者的冬日餐桌。
“刚上市的这批对虾,产量预计超25万斤,产值能达450万元左右!”基地负责人陆峰指着满池对虾,脸上满是笑意。他进一步介绍,下一茬对虾已进入关键养殖期,将赶在春节、元宵双节上市,届时产量有望突破40万斤,且受节日消费需求拉动,价格能比当前上涨50%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作为鲁北地区颇具规模的工厂化水产养殖基地,渤海水产工厂化养殖基地自建设之初便锚定“高效、智慧、优质”目标。基地年产南美白对虾500吨,2020年启动的“渤海水产现代渔业园区15万水体工厂化养殖项目”,更是为产业升级按下“加速键”。该项目总投资达5亿元,占地约1400亩,设计融合数据化、智慧化与自动化先进理念,从虾苗培育到成虾养殖,全流程嵌入科学管理体系。
2021年10月,项目一期工程顺利竣工投产,建成16栋工厂化养殖车间、4栋配水车间,投产后首年便生产南美白对虾超100万斤。值得一提的是,基地通过精准控制水温、水质、供氧等关键指标,实现每立方米水体产虾25斤以上,亩均产能较传统外塘养殖提升100余倍,彻底打破“靠天吃饭”的传统养殖局限。不仅如此,技术团队还针对性培育出适应高盐海水的优质盐田虾苗,让对虾养殖摆脱季节束缚,实现一年四季持续产出,真正让鲁北冬日的“渔业闲季”变成了“丰收旺季”。
凭借过硬品质,沾化反季节对虾迅速打开市场。在京津冀苏地区的农贸市场、生鲜超市里,来自滨海镇的对虾成了“抢手货”——消费者反馈,这些对虾肉质紧实、鲜味浓郁,无论是白灼、清蒸还是红烧,都能最大程度保留海产本味。
如今,随着养殖技术持续优化、市场渠道不断拓展,沾化反季节对虾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逐步提升。基地正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完善冷链物流体系,让这份来自沾化的“鲜味”,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更多消费者带来味蕾惊喜,也为地方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李秀玲 赵国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