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以片区化实践激活乡村共富密码-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1/26 10:26:32
来源:济南日报

济南以片区化实践激活乡村共富密码

字体:

规划引领 要素集聚 主体激活  济南以片区化实践激活乡村共富密码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分类有序、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济南市坚定不移把片区创建作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按照“由表及里、内外结合、连片打造”的工作思路,坚持“干一片、成一片、活一片”的工作导向,打造了一批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共同体,初步勾勒出一幅多维片区“新画像”。

  定位破局

  城乡双向赋能激活发展动能

  乡村振兴绝非封闭发展,而是要在城乡融合中找准定位。济南明确“靠城发展、为城服务”的核心定位,让乡村的生态禀赋与城市的资源优势双向奔赴、互促共赢。

  城市的“东风”为乡村注入澎湃动能。济南推动片区将地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融合优势,主动承接城市产业、消费、人才外溢,让城市“发展流量”变为乡村“增量资产”。章丘区“齐鲁古道 山水新章”片区依托大学城资源,将木厂涧村打造成“城市后花园乡村CBD”,吸引大学生投身文创、电商等新业态;莱芜区“雪野三乡 和美画廊”片区借力城市文旅消费需求,引入山东文旅集团打造“天上的街市”,4个月便实现开业运营,成为乡村旅游新地标。同时,引入中科遥晟公司建设中科北斗数字农业项目,同步推进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雪野国际露营度假村、马鞍山清宁康养特色小镇、大王庄生姜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乡村的“沃土”为城市孕育生长新枝。全市各片区立足资源禀赋,打造功能复合的“城市后花园”,既保障“粮袋子、菜篮子”等民生需求,又提供“诗和远方”的休闲体验。市中区“玉符泉源”片区以“城市山水阳台”为定位,让市民不出远门即可享受“推窗见绿、漫步亲水”的诗意生活;槐荫区“河创田园”片区通过农田连片整治,建成5000亩绿色防控示范区,勾勒出“春赏油菜花、夏览稻田画、秋收黄河米、冬戏田园雪”的四季画卷,实现了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同步提升。

  形态重塑

  “六好”标准打造和美乡村样板

  走进济南的乡村片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便捷可及、人居环境清新靓丽、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村民生活富裕富足、乡村治理和谐有序,“六好”标准让片区从“分散碎片”变为“有机生命体”。

  基础设施是片区的“血脉”。莱芜“齐鲁情 映山红”片区打通环山路,将原本绕行十多公里的“隔山路”变为“连心路”,串联起玫瑰与山楂两大产业,实现客源共享、产业互促;全市通过“四好农村路”建设、水电网络升级、物流进村入户等工程,构建起“半小时交通圈”和“一体化生活网”,为片区发展筑牢硬件支撑。

  公共服务彰显片区“气质”。济阳区“黄河·稻乡湾”片区的八里村邻里广场引入“微诊疗”、开办长者食堂、开展“文化下乡”,成为村民的“幸福广场”;全市通过建设幸福院、标准化卫生室、村民活动场所等,构建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片”的便民服务圈,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服务。

  产业发展强健片区“筋骨”。长清区“锦绣马山 鲤想田园”片区以锦鲤产业为龙头,贯通养殖育苗、饲料研发、赛事运营全产业链,带动6个村庄增收;钢城区“花开辛庄 未来种心”片区联动各村发展特色种植、民俗文化、特色民宿,打造集销售、康养、研学于一体的产业示范园,让“一村一品”升级为“一片一产”。

  路径创新

  三维发力推动片区深度融合

  济南的片区化实践,核心在于打破“散”的桎梏,通过乡村重构、资源唤醒、价值觉醒三维发力,实现从物理聚合到化学融合的质变。

  在乡村重构中优化空间格局。全市按照“地理相邻、资源互补、产业相关”原则,科学划分片区单元,明确重点村、节点村、一般村功能定位,构建“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济阳区“闻韶古镇”片区围绕黄瓜产业和孔子闻韶典故,建设全产业链示范园、童话乐园、博物馆,让分散村落形成“分工明确、联动紧密”的空间共同体。

  在资源唤醒中释放沉睡潜力。通过“三变”改革,济南让零散土地变“整”、闲置农房变“宝”、特色资源变“优”、生态资源变“金”。历城区“恬居云台”片区将废弃矿坑修复为沉浸式户外运动度假目的地,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以上,带动300余人就业。

  在价值觉醒中实现多方共赢。济南推动乡村从“拥有资源”向“经营价值”转变,让农民从“旁观者”变为“当家人”。全市“三变”改革覆盖91%的行政村,连续两年举办百村分红大会,20.3万人次获分红2.1亿元。

  机制保障

  多元协同筑牢振兴支撑体系

  片区化推进,机制是保障。济南通过强化规划引领、要素集聚、主体激活,为片区振兴提供全方位支撑,破解了以往乡村建设“规划脱节、力量分散、成效不续”的难题。

  高标规划引领发展方向。全市创新规划“赛马”制,建立涵盖20余家高水平团队的资源库,推行三年“陪伴式”服务,编制“风貌+产业+运营+治理”四位一体的4.0版规划。

  要素集聚强化保障力度。资金方面,单个片区投入均超1亿元,累计近百亿元资金撬动行业部门和社会投入70亿元以上;用地方面,划定684个乡村单元,“十四五”期间保障乡村建设新增用地指标1.05万亩,槐荫区“河创田园”片区用地规划经验全国推广;人才方面,实施“万人下乡 千村提升”工程,2383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6000余名专业人才下乡支农,3000余名优秀在外人才返乡创业。

  主体激活凝聚共建合力。全市坚持“片区推进到哪里,联合党委就建立到哪里”,组建联村党委704个,实现党组织联建全覆盖。组建片区级强村公司或联合运营平台,建立科学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

  如今的济南乡村,既是宜居宜业的和美家园,也是城市向往的“理想之地”。未来,济南将继续深化片区化推进机制,推动乡村振兴从“点上出彩”向“全域提质”跨越,让泉韵乡居的美好图景在齐鲁大地上持续延展。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