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有座海上“崂山水库”-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1/27 11:25:48
来源:青岛早报

青岛有座海上“崂山水库”

字体:

  在青岛百发海水淡化厂的车间里,从胶州湾取来的海水历经“沉淀—超滤—反渗透—检测”等多道工序,“脱胎换骨”变为淡水,源源不断地补给着城市用水,百发一期也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持续满负荷运行的海水淡化项目。日前,记者从青岛举办的“共筑生态圈·产业向未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对接会上获悉,青岛海水淡化产能规模已达34.5万吨/日,约占全国总量的12%,位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2024年全市海水淡化利用量达4100万立方米,接近一个崂山水库的兴利库容,为城市的水资源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聚青共商海水淡化

  11月25日,“共筑生态圈·产业向未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对接会在青岛举办,旨在汇聚技术、人才、市场、资本等各方资源,打造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生态体系。胶东经济圈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联盟成员单位达59家,覆盖高校、科研院所、头部企业,为科技创新、产业对接、业务拓展搭建了平台和桥梁。活动中成立了青岛市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专家委员会、青岛市节约用水产业联盟,正式启动“海水淡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活动中,青岛水务集团发布海水淡化全流程技术体系等四项重要成果及五项技术攻关需求。9家单位通过路演活动集中展示了绿色水处理技术创新、高性能膜材料制备工艺、高效高压泵应用研发及海水淡化产业金融实践模式等关键领域的突破性成果。现场共达成合作意向39项。

  日生产淡化水超34万吨

  青岛是一座严重缺水的城市,早在2006年就发布实施了全国首个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逐步布局海水淡化项目,开展海水综合利用,通过海水淡化技术提供优质增量水源。在海水淡化规模、示范应用、技术创新、产业化发展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被列为国家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城市和产业化基地、国家海水淡化试点城市。作为青岛市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链主企业,青岛水务集团旗下的青岛海水淡化公司(以下简称“海淡公司”)拥有百发和董家口两个海水淡化应用基地,产能规模为每天30万立方米。

  从产业规模上看,青岛海水淡化总产能突破34万吨/日,稳居全国沿海城市第一梯队。青岛将海水淡化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在工业直供、市政供水、海岛等领域均有应用,多年累计利用海水淡化水超过3亿立方米,并走出了一条“建投管运”于一体的“青岛模式”特色发展之路。海淡公司将科技创新视为产业发展的生命线,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国内顶尖机构,搭建了从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到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的立体化创新体系,着力攻克高压泵、反渗透膜等“卡脖子”技术,编制全国首部可复制推广的《海水淡化项目标准运维模式管理手册》,填补了行业空白。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