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智能逃生座椅,坐着轻轻一推就能匀速下行,扶手高度刚刚好,平时上下楼也稳当,真让人放心!”11月25日,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住院的78岁患者张大爷,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体验着楼梯间的应急疏散设施,脸上满是赞许。
聊城市以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试点,围绕应急疏散、适老服务与区域协同三大关键环节系统施策,构建起“科技赋能安全、人文融入服务、标准引领推广”的现代化医院建设新模式。
创新“系统重构+平急转换”模式
筑牢高效应急安全网
针对高层医疗建筑应急疏散难题,聊城市系统构建“硬件升级+机制配套+演练赋能”三位一体应急疏散体系。在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住院楼内,“建筑楼梯应急疏散系统”已投入使用,集成滑轨扶手、智能逃生座椅、应急照明等装置,实现0.8米/秒匀速下行,百米建筑3分钟即可完成全员疏散。考虑到老年患者、行动不便群体的特殊需求,系统特别增设辅助支撑、防跌倒保护等功能,解决特殊群体“逃不出、下不去”的痛点。
同时,建立“平急两用”运维机制,日常将应急设施纳入常规管理,应急状态下启动“一键响应”,联动消防与医疗团队形成“防、消、救、逃”闭环处置。另外,结合科室布局与患者特点,开展“情景化+常态化”演练,每月专项演练、每季度跨部门联合演练常态化推进,医护人员应急处置熟练度显著提升,患者应急自救知晓率达95%,构建起响应迅速、运转高效的安全屏障。
构建“全场景融入+全周期保障”体系
提升适老服务温度感
聊城市将适老化理念系统融入医疗服务全流程,实现从空间改造到服务延伸的全场景覆盖。
优化空间布局,医院走廊拓宽至3.2米以上,铺设高防滑地砖,设置无障碍卫生间,采用大字体、高对比度标识系统,解决老年患者“找路难”问题。
强化设施衔接,实现应急疏散设施与适老化设施双向适配,逃生座椅可与轮椅、担架快速对接,滑轨扶手高度依老年人生理特点定制,确保常规就医与应急状态下均能提供连续、安全服务。
深化智能融合,不断延伸服务链条,病房配备智能监测床垫、紧急呼叫终端,门诊设置老年专用窗口与“一站式”服务,建立老年健康档案,实现从健康管理、应急保障到康复指导的全周期关怀。
健全“精准赋能+标准推广”机制
激活区域协同新动能
以试点经验为基础,聊城市构建“需求导向-标准引领-协同推进”的成果转化路径,让优质医疗服务惠及更多群众。
形成“需求调研-定制研发-效果优化”工作闭环,精准把握不同群体应急与就医痛点,促进应急服务从“普遍覆盖”向“精准滴灌”转型。
制定并推行全市医疗机构应急疏散与适老化改造建设标准,通过“培训+观摩+帮扶”平台,组织全市医疗机构交流学习,加快成果复制推广。
建立“政府引导、医院主体、社会参与”工作机制,加强与消防、应急管理等部门联动,定期开展联合检查与风险排查,推动区域医疗安全实现从“单点强”到“全域强”的跃升。
科技赋能的安全保障触手可及,人文浸润的服务温度直抵人心。聊城正以科技与人文的双翼,托起水城百姓“看病更安心、养老更无忧”的美好生活。(金增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