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着力建设“大监督”体系
2020年7月21日,山钢集团党委印发《关于加强大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随即,一场监督体制机制改革的大幕在集团上下顺势拉开、强势推进。
“探索构建具有莱芜分公司特色的‘党内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3+2’监督体系‘升级版’,做到无缝监督、协同推进、高效落实,积极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阳光高效的运营生态,全力构筑一片风清气正碧云天……”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党委对推进监督体制机制改革作出系统谋划。
立足企业经营实际,谋划未来长远发展。莱芜分公司审时度势,迅速行动,以推进大监督体系建设为抓手,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实践。
密织监督“立体网”
莱芜分公司党委紧盯贯彻狠抓落实,组织各职能部门和党群部门迅速召开大监督体系建设推进会,以开展全员“1318”监督制度体系文件学习为切入点,夯实大监督体系理论基础,以部门职能为立足点,印发《大监督体系建设实施细则》,梳理出重点监督事项清单86项,逐级压实各级各职能部门监督主体责任,每月由莱芜分公司纪委牵头统筹问题处置情况,“联合监督、信息互通、问责启动、考核评价”工作机制有效运行,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立体网”全面铺开。
从聘任党风廉政监督员到推进廉洁示范点建设的具体举措实施,由点及面、自上而下,莱芜分公司党委织密织牢“全覆盖”“无遗漏”监督网,实行“全方位”联动监督,做到监督靠前、精准、有效,将大监督工作有效融入生产、经营、安全、管理等工作各个环节,进一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彻底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各单位、各部门制定重点监督事项清单,梳理发现问题839个,完成制度修订103项。该公司145个廉洁建设示范点,10841名干部职工(占职工总数72%)、3253名党员(占在职党员总数60.2%)积极参与创建活动,涵盖机动设备、原燃料把关、储运发货等风险较高的部门和岗位。加强群众监督,聘任分布在该公司基层各个岗位的党风廉政监督员206人,通过信息直报发现问题245项,全部得到有效整改和落实。
打通监督“协同环”
“大监督体系建设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有机整合监督资源、清晰责任、靶向治疗、更加精准高效的开展监督工作。”“做好‘党内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舆论监督’贯通结合,促进企业内部多种监督力量协同发力,提升大监督的科学化水平。”莱芜分公司就强化多方协同联动监督,充分发挥“3+2”监督最大合力“把脉开方”。
“各单位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方法,既为企业避免了损失,又赢得了相关方的信赖,还最大程度避免了腐败现象的发生,保护了我们自己,真可谓一举多得!”该公司纪委监督稽查室主任单传宏深有感触地说。2020年,莱芜分公司建立了专职稽查队伍,对大宗原燃料、储运发货、备品备件质量等开展了重点领域监督。稽查过程中,邀请品保、供应、宣传等相关单位人员,进行全天候、全覆盖的联合稽查。
2020年至今,仅废钢扣杂一项,就挽回损失累计3683.23万元。从“单打独斗”到“协同联动”,该公司统筹高效、优势互补、协同发力的大监督局面初步形成,在企业治理中作用凸显。
激活监督“动力源”
“持续深化、推动完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监督体系,强化协同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切实把监督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8月19日,在莱芜分公司大监督体系建设推进暨纪检工作半年会议上,莱芜分公司党委书记王向东提出要求。
为进一步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阳光高效的运营生态,推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莱芜分公司各级党组织、纪检机构以发挥党内监督的主导作用为引领,协同推进行政、群众、社会、舆论等各类监督贯通融合,针对权力集中、资源密集的部门、岗位和领域,结合监督检查暴露出的制度和管理漏洞,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加强廉洁风险防控,全面激活内生动力,不断提升监督治理效能。
该公司各业务部室加大廉政风险防控重要风险点和关键环节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将行政职能监督嵌入企业决策、运营管理、风险防控的全过程,以监督绩效的全面提升,彰显监督体制机制改革的活力和优势。(栾长河 伊瑞 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