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频道 > > 正文

济南:“双减”后学校的“加减法”

2021年11月25日 16:56:47 来源: 大众日报

  秋季开学以来,济南市各个中小学纷纷做起了“加减法”,科学有效“减负”,推行分年级分学科作业统筹的管理机制,实行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增强作业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探索课后服务水平的实施路径。同时,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在评价机制上强化作业“质”与“量”的过程性监控,将作业管理作为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监测和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努力做到“提质增效有方,‘双减’落地有声”。

  每天放学回家,学生不背书包。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天桥区官扎营小学试点“作业不出校,书包不回家”,学生在校完成作业,老师当天面批面改,90%的学生可在校完成,课后发展兴趣爱好,参加社团活动。这场“书包革命”是落实“双减”政策的一个尝试。

  “双减”一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二是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济南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高洪波表示,减负不是目的,减是为了促增,核心是提质增效。

  “双减”给孩子减负,实际上是给老师“出考题”。在市中区育秀小学,老师们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做到基础作业有质量、分层作业有目标、拓展作业有特色。低年段设计游戏等活动式作业,增强趣味性;中高年段设计观察记录、操作体验、阅读思考等类型的主题式作业。同时,尝试周末实践作业设计,比如让孩子在家里设计一个月球空间站。在“量”上做减法,在“质”上做加法,已经成为各个学校努力的方向。

  为了解决家长“接送难”、减轻孩子校外培训负担,济南市不少学校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我们利用暑假时间,重新设计改造了一栋楼,根据延时服务的实际需求,改成了专业化、多样化的多功能教室。”燕山学校小学部办公室主任侯晓东介绍,按照功能分区,打造成了“琴棋书画”为重点的综合艺术楼。同时,新建了一栋科学实验楼。航模试验、国际象棋、数控小机床、非遗面塑……学校俨然把“少年宫”搬进了校园。学校还通过各种方式整合校外资源,开设了网球、绘画等公益课程。

  该校校长高红燕表示,延时课程服务更为重要的是内容定位。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安全第一,作业优先,兴趣为基,课程育人”。放学后参加延时服务的学生“自主作业、阅读,共享社团、可选择课程”。每天下午两个小时,集体大课间加上作业、社团、个性课程。课程实现多样化,逐步做到一生一表能“走班”。先通过选修课程,选拔特长学生,再打造兴趣社团课程,如舞蹈、合唱、器乐、萨克斯、手工科创、航天科技、魔方、跆拳道、皮影、航模等。目前,燕山学校小学部参加延时服务的学生比例为68.9%,同属燕山教育集团的盛福实验小学为70.5%,新成立的立德学校和玖玺小学99%的孩子参与延时服务。

  学校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校内现有师资是瓶颈。槐荫区阳光100小学发布课后延时服务“招募令”,让家长以志愿者身份参与,丰富延时服务供给。前不久,山东大学国学大讲堂讲师赵志刚以学生家长的身份,为槐荫区锦绣城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一堂《舜城济南》的主题讲座,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舜文化。有的学校用好“五老”群体做加法,有的采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等渠道将优质资源“为我所用”……各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拓宽课后服务渠道,统筹校内校外资源。

[ 责任编辑:王媛媛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10021128099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