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频道 > > 正文

新职业评职称:引导人才投身新经济

2021年10月12日 09:05:35 来源: 大众日报

  破“四唯”立新标,“怎么干就怎么评”

  新职业评职称:引导人才投身新经济

  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在全国率先开展“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职称评审,相关领域人才积极参与,最终951人取得这一新职业职称。

  近年来,山东省依托“四新”经济人才集聚度高的省级以上开发区,聚焦特色主导产业,分别设置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等6个新职业职称,引导人才投身新兴产业“主战场”。截至目前,全省已评出“四新”经济新职业职称1240人。

  开辟人才职称晋升新路径

  负责海尔卡奥斯数字化项目、今年42岁的海尔数字科技(青岛有限公司)产品总监战斐,获评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副高级工程师。在他看来,“此次职称评审,特别贴合工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规律及人才成长特点。”

  “工业互联网是一个多行业、多领域综合体系,需要的人才也是跨界复合型人才,与传统的工程技术人才有很大不同。”青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胡义瑛介绍,青岛聚力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目前已拥有上百家工业互联网赋能企业,初步具备工业互联网专业人才集聚优势。但一个现实问题是:现行职称评价体系中尚无相应专业职称,亟须打破常规、开辟一条工业互联网专业人才职称晋升的新路。

  “过去,‘四新’经济人才和一些传统产业人才‘混’着评‘工程系列’职称,很可能在‘四新’经济领域人才逐步聚集,但是职称上却评不出来多少人。”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孙锐直言。

  基于高质量发展战略导向,紧扣“十强”产业发展所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从2019年开始,分类推进“四新”经济领域职称制度改革,先后批复同意青岛、烟台、东营、威海、临沂等市,依托当地高新区或者开发区,分别开展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新型功能材料工程、碳纤维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物联网工程技术和智能制造工程职称评审。

  孙锐认为,山东设置新职业职称,拓展了“四新”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发展通道,有利于打造新经济专业人才“蓄水池”。

  树好产业发展“导向标”

  “人才好用不好用,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最有发言权。”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周春艳说,省里鼓励开发区在制定新职业职称评审标准时,积极邀请新兴产业各方参与,在以业内专家为主制定职称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大力支持领军企业、“瞪羚”企业以及行业协会学会参与标准制定,并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建议,全面树好产业发展“导向标”。

  今年4月,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指导下,青岛发布《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实施意见》,这是全省乃至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才评价标准。胡义瑛说,这是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职称管理部门联手海尔卡奥斯工业智研院、莱茵科斯特、双星集团等一批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共同“碰撞”出的标准——在突出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下,又细分出重点聚焦的8个子专业,每个子专业下都有具体的人才评价标准。

  这种科学与精准,大大提高了“四新”经济领域人才,尤其是民营企业人才参评的积极性。轮胎企业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的IT技术总监孙培峰,近年来不仅参与搭建公司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还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平台支撑下的设备、业务、能源、客户等29套系统。“我参加的是‘平台与数据’组评审,评委不仅提问工业互联网技术和软件有关问题,还考察工厂管理、设备链接等能力,很务实。”记者了解到,赛轮集团有70多名符合条件的人才,报名参加了“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职称评审。

  破解“评”与“用”两张皮

  长期观察山东职称制度改革,孙锐认为,山东分类设置新职业职称最大的进步,在于坚持“破四唯”(四唯指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与“立新标”并行,面向新产业、新行业、新职业给出了新评审标准,体现出“贴近产业、贴近行业、贴近实践”三大特点,解决了人才评价与人才使用相脱节、“评上的用不上,用上的评不上”等三大问题。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钟建军告诉记者,职称制度设计脱胎于体制内专技人才评价,职称评审需要从初级到高级,“一步步爬台阶”,对新兴产业中的高层次人才,参加评审的吸引力就有所降低。为此,山东突破评审“爬台阶”藩篱,建立职称申报“直通车”,明确持有“山东惠才卡”、博士后等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直接申报正高或副高职称;从省外国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以直接参加相应职称评审,有力增强了职称对“四新”经济领域人才吸引力。目前,已有588名非公组织专业技术人才通过“直通车”取得高级职称。

  根据新兴产业特点,山东省支持各开发区积极探索实施多元化评价,努力把新产业人才用最合适的方法评出来。对实践性强的行业,采取业绩展示、测试答辩、综合评议相结合方式进行评审,做到“怎么干就怎么评”,评审更加“接地气”。(张春晓 刘一颖)(完)

[ 编辑:张建波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1007112794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