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山东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山东粮仓"成色更足
近年来,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粮食和物资储备核心职能,以“优质粮食工程”为重要抓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增产与提质并重,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带动粮食生产经营从粗放向集约转变,粮食产业发展从链短低效向优质高效转变,实现产业强、粮食安、农民富,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粮食安全基础,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良好效果。
“山东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祥地,处于北粮南运、西粮东运的枢纽地位,是全国第三位的粮食生产大省和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产业具有起步早、门类比较齐全、基础厚实的既有优势。”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王伟华介绍。近年来,山东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打造“齐鲁粮油”公共品牌,推广“滨州模式”,全省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20年山东纳入粮食部门统计范围的加工企业141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4636亿元,居全国首位;销售收入突破5000亿元,创历史新高。
筑牢优质粮食工程基础,深挖粮食产业潜能,助力粮食产业发展,山东粮食部门从“产购储加销”特别是“优粮优储”“优粮优加”和主食产业化方面加大新旧动能转换力度,实施“中国食用植物油田”建设计划和“粮芯计划”,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感——加工亮成色
从“吃饱”转向“吃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消费需求引导是粮食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起点。山东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为满足新时代消费需求“好”“营养”和“健康”打牢基础,提供充足的优质粮食保障。
《山东省“十四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把优质粮食工程作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载体,在有效承接和运用既有实施成效的基础上,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
山东各地结合粮食产业发展布局和粮油品种资源优势,重点突出产粮、产油和粮油加工,坚持因地制宜、培先树优、示范引领。
10月16日,第41个世界粮食日,“道不尽齐鲁粮油好·粮安记者行”全国大型媒体采访活动正式启动,首站走进临沂,探访现代化粮油企业的发展模式。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伟表示,临沂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和花生主产区,以“优质粮食工程”为引领,粮油产业形成了红色产业集群,以及食用植物油优势产业集群。全国每8桶花生油就有1桶产自临沂,“沂蒙花生油”美誉度、知名度日益提升,成为重要的区域公共品牌。
作为一个有着70余年发展历史的企业,玉皇粮油自2018年以来便开始了“二次创业”。在玉皇粮油总经理张永琥心里,一家技术型企业的效益要从长远来看。因此,公司花巨资建成了全自动立体仓库,并与车间内物流、成品码垛等系统高度集成,实现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为全链条追溯奠定了数据基础,实现整个信息链的数据积累。“成品用了哪一批货,原材料是哪一批花生都能找到。”张永琥介绍,而想要出库哪一批货,也只需在电脑上点一点选项就能轻松完成,实现从成品到原材料的追溯,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同在莒南的金胜粮油,整个产业园区一共有八大车间、15条生产流水线,主要围绕着花生的油脂加工、花生制品加工,以及花生保健产品,打造成花生全产业链项目。整个园区年生产能力150万吨,是目前全国单体最大的花生加工车间以及加工生产厂区。公司副总经理邹业飞介绍,今年在研发创新上面也有所提升,新上了一个生物科技保健产品制品车间,从花生茎叶、花生壳以及花生红衣里提取有益物质制作保健产品,“相当于把花生整个产业进行了一个高精尖的提升。”
安全感——储备增成色
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落实地方储备粮、管好地方储备粮事关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近年来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大力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加强粮食储备能力建设,初步建立了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备、权责清晰、管理科学、保障有力的地方粮食储备安全管理体系,坚决守住管好“齐鲁粮仓”,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近年来,山东省通过实施“粮安工程”,按照“规模适当、布局合理、仓房完好、设施配套”原则,加大基础设施整合力度,不断调整优化布局。目前,省市级大中型储备库、县级中心库和基层收纳库三级有效衔接、互为补充的粮食储备基础设施网络化布局进一步完善。全省粮食完好仓容达到4170万吨,夯实了粮食安全基础。
在完善储粮设施的同时,科学储粮步伐不断加快。山东省以绿色储粮理念为引领,强化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全省建成菱镁板58.8万平方米,低温准低温仓容710万吨,内环流应用仓容351.6万吨,食品级惰性粉防虫应用仓容30万吨,多参数粮情测控应用仓容324.8万吨。结合区域储粮特点,推广应用三段式保水通风技术,粮食损耗、单能耗和化学药剂使用量明显降低。
媒体行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日照市加工转化粮食2988.66万吨,创造工业总产值1174.77亿元。全市现有粮油加工转化企业33家,2020年工业生产总值达284.89亿元,增长23.2%。2018年以来,日照共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4处,补齐粮食产后服务短板,降低了粮食产后经济损失,确保粮食产后品质提升。
日照粮油仓储贸易有限公司主要承担市级储备粮油的收储、轮换和驻军粮油供应工作。目前,公司存储市级储备粮油,为全市粮食安全、保供稳价奠定了坚实基础。占地86亩,总投资2.5亿元,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日照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应急保障中心正在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对增强区域粮食调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提升粮食供应能力,促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信念感——餐桌品成色
新时期粮食消费已从生活消费转向品牌消费,粮食产业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等趋势明显。中国人的“舌尖”体验、消费新需求,催生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粮食产业和消费“双升级”,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粮食精深加工,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
《山东省“十四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中要求:加快我省“山东戗面馒头”“胶东花饽饽”“山东饺子”等蒸煮制品为代表的主食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推动“粮食加工”向“食品生产”转型。大力推动高纤维食品、方便食品、速冻食品、功能性和个性化食品的产业化发展,丰富、改善和提升主食消费结构。强化主食营销体系建设,推广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发展模式,推进主食快餐供应连锁经营,提升主食保障供应能力。鼓励现有主食加工优势企业,扩大产能,提档升级,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具有优势特色、较大产能、创新研发和市场开发潜力的新型主食加工企业;以现有大型粮油加工企业为主,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主食加工企业集团,形成集群效应,打造全国主食产业新高地。
王伟在媒体行启动当天介绍,临沂作为革命老区,其“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一。沂蒙精神引领下的“朱老大”食品有限公司为鲁南苏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速冻食品加工企业。公司党委书记朱呈镕有着深深的沂蒙红嫂情结和拥军爱党情怀,曾带领拥军团队400多次走访慰问部队,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使荣获“中国名饺”称号的朱老大系列水饺家喻户晓。作为国之支柱,军人入口的食物要保证安全,还要努力做到可口。随着朱呈镕拥军次数的不断增多,“朱老大”产品品牌美誉度大大提升,公司始终秉承沂蒙精神的坚强信念,严格把控各个环节,不论产品最终流向何方,都必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小时候听到‘沂蒙母亲’王焕于、张淑贞的故事,被深深感动着,作为一名沂蒙儿女,我感到无比荣耀和自豪。”信和沂雪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秀玲一手创立了“红嫂情”品牌,其初衷是想传承沂蒙老区红嫂精神。“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拿什么去奉献给国家,奉献给社会?‘红嫂情’这三个字分量很重。这是一种奉献,是一种担当。做食品,不仅我自己能吃,更要让老百姓吃得安全。从源头收购开始,我们每一粒小麦,都经过了粒粒筛选,让老百姓吃得放心,是我们的初心。做人做事,都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
餐桌是粮食流通的最后一个环节,山东粮食行业坚持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让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山东的优质粮油企业在“齐鲁粮油”公共品牌的引领下不断扩大辐射范围,飞入大江南北寻常百姓家,行业突破、产品安全、品牌效应鉴证着“山东饭碗”的足金成色。新时期,山东粮油产业正全力以赴于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和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三链协同”,从农田到餐桌,道道防线严把控,努力实现粮食兴、产业旺、经济强的良性循环,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努力前行。(洪斌 刘晓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