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频道 > > 正文

好弟媳照顾双目失明大伯哥 35年不离不弃

2021年11月16日 10:03:16 来源: 齐鲁晚报

  57岁的于敬茹,自她22岁从哈尔滨远嫁到山东济宁汶上,就一直照顾着双目失明的大伯哥,始终不离不弃,执着坚持。如今于敬茹来到济宁城区打工,也没忘带着失明的老哥哥,对于这35个年头的默默奉献,于大姐笑着说:“那有啥,不就是多双筷子多个碗的事么。”

  照顾大伯哥

  就为了心里踏实

  1986年的腊月,于敬茹和丈夫郗来霞在哈尔滨相识、结婚。婚后没几个月,于敬茹提议想要去“关里”看看。1987年的春天,她们来到丈夫郗来霞的老家——济宁汶上的杨店村。

  “越往村里走,心里越凉,那时候的杨店村感觉要比哈尔滨落后十年。”于敬茹说:丈夫家里穷,条件差这个事我预先也知道,可想着只要我们俩踏实肯干,还能过不好吗。”于敬茹直到见到大伯哥郗来顺,她有点打退堂鼓了。

  排行老四的郗来顺是于敬茹丈夫的四哥,小时候的一场大病,让他双目失明、生活难以自理。为了讨生活,郗来霞的几个哥哥都去了东北,家里就只剩下排行老小的郗来霞照看着两位老人和郗来顺,直到于敬茹嫁到郗家。

  “虽然老是跟老郗闹着想回哈尔滨,可是我这个人心软,看到大伯哥和家里二老那个难劲儿,我就不自觉地照顾上了,不为别的,就为了心里头踏实。”

  遇到难事

  哭一会也就好了

  于敬茹的丈夫有木工手艺,自打哥哥和二老有人照顾以后,郗来霞便到处跑工地去给人家“支盒子”,家里有了经济来源,生活也好过了一些。

  虽然粗茶淡饭,但平静温和的生活,直到于敬茹的小儿子出生后就被打破了。“儿子一岁多的时候,特别缠手,大闺女虽然比较省心,但还得照顾着二老、大伯哥,家里的几亩地还得种,本来稍微轻快点儿的日子又难过了。”于敬茹说。

  当时,于敬茹家总共分得5亩多地,丈夫在外打工,这种地的活就落在她肩上,每天一早安置好二老,喂完孩子,她便带着大伯哥坐到田边上目光所及处,自己下地干活。

  1986年汶上县被国家和山东省分别批准为优质棉基地县和出口基地县,所以地里种的都是棉花。于敬茹说,这对只有“苞米”种植经验的她来说简直是灾难,“老家哈尔滨早就是机收、机播了,可在这里啥事都得靠一双手;而且这棉花我就是种不好,棉花种植时间长,春天播种、秋天收获,风雨酷热都熬过来了,可等收获时,人家的棉花枝上挂满了棉桃,我那棉花上就长出三两个棉桃,急得我边跺脚边流泪,气得是我不会种棉花,急得是完不成上交棉花量,就要花钱去买棉花交差。”在地头上休息的郗来顺听到动静连忙询问,于敬茹说被筐子绊倒了,没事儿。

  “从那往后,我再遇见难事,自己扛不住了,就捂着嘴自己哭一会,光掉泪不出声,生怕再被大伯哥听见。”于敬茹说。

  进城打工

  咱得把大哥带上

  再是一季春秋冬夏,该收获的棉花还是稀稀拉拉的老样子,火急攻心的于敬茹病倒了,从那时开始,郗来霞便彻底放弃了外出打工,甚至放弃了当时汶上一家煤矿招工的机会。

  “当家的回来了,我就能专心的照顾老人、孩子和大哥了。”于敬茹说,“往后的这些年,虽然没有了经济来源,但郗来霞把地收拾得特别好,又种了一些小麦和玉米。孩子越来越大、越来越省心,再加上政策越来越好,生活好起来了,大伯哥性格也越来越开朗,一大家子人在院子里扒苞米的场面倒也挺温馨幸福。”

  2020年年底,于敬茹的小儿子在汶上举办婚礼。“俺这小子,退伍回来后在汶上一家医院找了个工作,大闺女在泰安,过得挺好。现在终于熬出来了,家里的那些地大部分都流转出去了,剩下的那点儿收割机小半天就收拾完了。”于敬茹说,今年年初,她的亲家给她们两口子在济宁城区找了如今的这两份工作,郗来霞在一家中学做门卫,于敬茹在市委二宿舍看大门。

  “当时,我和郗来霞商量,咱走了大哥咋办。老郗说‘这好办,把大哥带上呗’。他这一句话,就把我最放心不下的事情解决了。现在,我们就在附近的小区给大哥租了一间小屋,每天晚上把大哥带过去休息。第二天一早,给大哥收拾好,我再把他带到我的传达室。”于敬茹说。

  怎么看待他这个弟媳妇?“当初,俺弟弟跟我说他也要去哈尔滨的时候,我觉得天塌了,家里只有二老和我,未来的生活,我还有啥指望。后来,弟弟带着弟媳回到杨店村,在往后的35年,我被照顾得妥妥当当。”郗来顺说,她照顾着二老、看着两个孩子、种着地、还能照顾着我,这些年来,弟媳妇端到我手里的饭,没有一次是凉的。

  35年间,于敬茹以一颗农家妇女的善良大爱之心,默默地照顾着丈夫的失明的大伯哥,无怨无悔,其孝悌善行在当地被传为美谈。

[ 责任编辑:王媛媛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1002112806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