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沂蒙山区里的“流动法庭”

2021年11月27日 09:48:32 |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济南11月26日电(记者张力元、杨文)换上法官服,别好法徽,带上宣传资料,李敦刚和王超开车向村里驶去。普法,是沂源县人民法院东里人民法庭的法官在苹果销售季必做的事。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由于法庭与管辖的4个镇最远距离达几十公里,这些年来,法官们把法庭、宣讲台“搬”到果园、村里、农户家中,延伸司法服务触角。

  得知有法官要来送合同范本,西里镇翟家庄村村委会办公室里挤满了人。“乡亲们,以往因果品交易引发的纠纷多,这次我们带来了四类合同范本,涉及买卖、仓储、承包和劳务用工,大伙用的时候可以到村委会要。”今年38岁的法官李敦刚说。

  “我们还带来了欠条范本,大家一定要记住,借钱的时候光有口头约定没用,日后打官司很麻烦。”法官王超一边向村民发放果品储存销售风险提示单等资料,一边叮嘱大伙一定要认真看。

李敦刚(右)在指导果农写果品仓储合同(受访单位供图)

  宣讲结束后,村民老翟主动找李敦刚诉苦。老翟认为,隔壁扩地恶意侵占了自己的土地,“我要打官司,我要告他。”

  李敦刚在基层工作多年,深知这类事只要双方能把理说明、把气捋顺,就可以顺利解决。田地里,李敦刚仔细听了双方陈述,并用尺子量地,明确了双方土地的“分界线”。在法官耐心劝说下,邻居主动向老翟道歉,双方握手言和。

  返程途中,李敦刚和王超在车里讨论起次日要开庭的案情,50多分钟的车程变成了“车载庭务会”。据统计,东里人民法庭的2辆车年累计行程近12万公里。

  东里人民法庭庭长齐元林介绍,有些村民腿脚不便或不愿耽误农活,无法到达庭审现场,他们便前移司法服务窗口,把法庭开到村民身边,“树上、凳子上、炕头……只要是可以放正国徽的地方,我们就可以开庭。”

法官在果园里开庭审理果品纠纷案件(受访单位供图)

  “流动法庭”在沂蒙山区上流动,满足了群众的司法需求,也让法治思维慢慢在群众心里生根发芽。齐元林介绍,今年的案件数量较去年下降30%,一审服判息诉率约97%,调撤率超70%。

  不仅如此,东里人民法庭还在辖区内设立了3处乡土调解室,聘任了6名当地人专门负责诉前调解。

  今年52岁的张厚梅就是其中之一。张厚梅说:“农村的矛盾多数都围绕着家长里短。我当过10多年村干部,什么人是什么脾气、该怎么劝,我都有数。”

  近年来,东里人民法庭乡土调解室共疏导、化解纠纷300余件,涉及近千人。(完)

编辑:丁宇飞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0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