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频道 > > 正文

凌晨时分济南七里堡蔬菜批发市场的人和事儿

2021年12月30日 15:13:54 来源: 齐鲁晚报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首席记者  郭春雨  记者  王开智

  12月27日凌晨,户外温度降到了-6℃,济南七里堡蔬菜综合批发市场迎来一天最热闹的时候。不同的人开不同的车、操不同的口音、带着不同味道的蔬菜会聚到这里。天亮之后,这些蔬菜会出现在某个家庭的餐桌上,带着热气腾腾的烟火味儿。新的一天便开始了。

  在这个极寒之夜,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蹲点七里堡菜市场,从新鲜蔬果的香气和色彩里,捡拾一个个像萝卜、白菜、蘑菇一样平凡又鲜亮的故事。

  陈丽花——

  还穿着妈妈生前做的棉袄

  七里堡菜市场现在有多少个摊位?

  记者问了几个商户,答案有几百家、上千家,他们说不清,但是仔细观察各个摊位,都有它的看家本领。有的专营各种辣椒,圆滚滚肉嘟嘟的彩椒、红彤彤像火苗一样的朝天椒、长得板板正正的线椒,这是做辣子鸡的好材料;还有的摊位专以各色西红柿见长,圆滚滚的粉皮西红柿,裹在带绿色无公害标志的包装里,红绿配色格外饱满鲜亮;还有豆角,绿中泛红的油豆、细长条的蛇豆、青白色的“白不老”、最常见的大扁豆,应有尽有。

  当然,北方的菜市场,用大卡车装载的白菜永远是主角,这也是消耗最快的蔬菜。即便是当晚没有批发完,第二天也会在市场上很快卖光。经常会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身后拉个小车,坐上几十站的公交车来挑挑拣拣,屯上一车。

  和商超相比,实惠是菜市场菜品最大的吸引力,但对于市民来说,逛菜市场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当新鲜蔬果的香气和色彩相碰撞,耳畔充盈着讨价还价的喧闹,这本身就构成了一幅温馨的生活图景。

  然而,对于市场中的商户来说,菜市场不仅仅意味着烟火气,更多的是生活最真实而残酷的一面:挣钱。这里有老人的药费、孩子的学费,和生活所需的每一笔钱。

  冬天无疑是菜市场一个最难熬的季节。对于菜商来说,人冻着没事,蔬菜千万不能冻着了。人冻着能养好,菜冻坏了,就卖不出好价钱了。

  在七里堡菜市场,为了不让蔬菜冻坏了,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支一个塑料薄膜的棚子,把被子搬过来,一层又一层,仔仔细细的盖在蔬菜上。

  每个摊位的陈设也都差不多,几个箱子加一块木板,垒起一张简易的桌子,方便在上面记账,凳子长久没有人坐,基本搁“荒了”;棚子顶上扯一根电线挂灯泡,风大点,醉汉般地摇摇晃晃。有了灯光,寒夜里的摊位,就像个“屋子”了。

  滴水成冰的天气里,穿什么最保暖?今年54岁的陈丽花给记者展示她身上的手工小棉袄,“这是我妈去年给我絮的,用的都是一点点挑得最好的棉花,特别保暖。”

  蓝底红碎花的棉袄,棉花又厚又实,针脚又细又密,为了防脏,陈丽花外面穿了一件从头到脚的罩衣,整个人在寒冷的夜里看着“圆墩墩”的,分外暖和。

  “我妈80多岁了,去年没了。之前她每年都给我们一人做一件棉衣。”陈丽花指指旁边同样穿棉袄的妹妹,“这是俺妹陈英花,外面的是我嫂子,我们几家都在一起搭伙干,在七里堡卖菜已经十几年了。”

  老家在商河,那边也出产不少蔬菜。陈丽花的哥哥和外甥就在老家收购,再找人运输到七里堡菜市场进行批发。围绕着七里堡的蔬菜生意,从商河到老家,一大家子七八口人都有了活干。

  “累倒是习惯了,我们这个年纪出去打工也不好找活。在这有个活能干着,能挣钱就行。”陈丽花说,自己家、嫂子家、妹妹家都好几个孩子,如今孩子们都已经成家立业,“我既当奶奶,也当姥姥了,任务算是完成了。”

  陈丽花说,现在他们在济南租着房子,五六家一起租房,分摊下来便宜的房租就三四百块。

  啥时候退休?

  “只要干得动,就一直干。”

  董丽云——

  一晚卖出10万多斤白菜

  七里堡菜市场的热闹,是从凌晨开始,一辆辆运输车在市场门口排起长队。白菜、萝卜、辣椒、大葱……各类蔬菜陆续运达,卸菜工人们开着三轮车进进出出。菜一到,董丽云就忙了起来,整理蔬菜、算账出货。

  在菜市场,一半以上的商户基本都是夫妻档,还有很多都是女性“当家”。一个天性柔软的人,时间长了,都变得风风火火,被生活“打铁”打硬了。她们依赖菜市场,这里热气腾腾,有老人的医药费、孩子的学费,这都是生活的指望。

  董丽云家也是夫妻档,丈夫在外面负责进货,卸货和批发的活就落在她的肩膀上。董丽云是个讲究人,她摊位上的白菜摞得整整齐齐,一棵棵的鲜嫩翠绿,简直像是艺术品。她在七里堡菜市场干了近20年,一晚上能卖出去10万斤的白菜,在市场上也算是大户。

  工人从车上包装好白菜,董丽云抱下来放推车上。一包白菜是60斤,10万斤的白菜就要抱1600多次。董丽云今年已经52岁,在一次次的弯腰里,养大了儿子、娶了儿媳妇,也买了房子。

  “从下午5点开始忙,一直干到第二天早上六七点,就这么干了20多年了。”董丽云说,在菜市场干,虽然累,但是有收获,挣的每一分钱都心安,“就这么干着吧,等到有一天干不动了再说。”

  刘家顺——

  一天只能睡4个小时

  在一个领域待的时间久了,商贩们也个个是身怀绝技之人,在一片人间烟火气中却是不显山不露水的样子。

  资料显示,七里堡菜市场自1994年11月26日开业,到现在已经27年。作为最早入驻的商户,刘家顺见证了这间菜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小商贸市场到今天整个济南菜篮子的变化历程。

  刘家顺从七里堡菜市场建设就入驻,在这里工作了20多年,现在主要做蔬菜配菜业务,给济南的多个大学和单位食堂做配菜。他告诉记者,他不仅了解每家的蔬菜品质,蔬菜之间的差别他也特别清楚,“就比如说辣椒,外表看着都一样,实际上无公害辣椒和普通辣椒还是有区别;再比如说白菜,七里堡卖的品种有十几种,不同的品种就有不同的味道;再比如说蔬菜的产地,不同的产地都会造成味道不同。”

  刘家顺说,自己一晚上光在摊位转悠,就能转悠一万多步,因为即便天最冷的时候,也不敢穿得太多,“出了汗更冷。”

  每天都在日夜颠倒地工作,刘家顺说,大部分商户跟他一样,每天只能在白天睡4个小时左右,长期的睡眠不足,也让很多人落下了不同程度的“职业病”:黑眼圈严重、脱发、神经衰弱等。对于商户们来说,菜市场的生活并不只有蔬菜的鲜亮、收入的快乐,还有冬季严寒的难熬、夏季蚊虫和闷热,以及时时忧心的蔬菜价格、仓储问题、物流运输……但这一切的一切,喜怒哀乐都囊括在其中,构成了一幅写实的生活图卷。

  记者采访时发现,目前在菜市场工作的人,大部分年纪都已经过了50岁。55岁的刘家顺告诉记者,除非是没有选择,要不大部分商户都不会再让自己的孩子从事这个工作,“太累了。年轻人也受不了这个罪。”

  赵建阳——

  辛苦只为“富养两个女儿”

  下午两点左右从郑州的蔬菜基地出发,路上一切顺利的话,赵建阳能在凌晨之前将蔬菜运输到七里堡菜市场。

  赵建阳个子高、身体壮,穿得也精神,是个胖乎乎的帅小伙。他开货车时间不算长,满打满算也就两年。之前在一家私企上班,工作倒是轻松,正常的朝九晚五,但是收入低。再加上疫情的冲击,公司效益也一般,跟家里商量了一下,赵建阳就考了个驾照,转了行,当起了拉菜的货车司机。

  当货车司机可不容易,用他的话说就是“真熬人啊”。采访的时候刚掐灭了一根烟,赵建阳说自己之前也不怎么抽烟,开车后抽得勤了点:主要是为了提神。

  和市场里其他的货车比起来,赵建阳的货车显得干净又整洁。这是凑钱买的货车,各种手续办下来大约23万元。赵建阳人勤快又能干,不到一年时间,就挣出来了货车的钱——还了本钱,每天开车就算是纯挣的收入,想起这个事,干活的时候更有劲。

  挣钱的活都不好干。开货车一个月能保底一万多块钱,赵建阳指指自己眼底下发青的眼圈:“从早上到现在,熬了快20个小时了,一直没睡觉。”

  凌晨两点多,一车货基本能卸完,赵建阳还要开车回寿光的家。虽然今年29岁,体格结实能抗“造”,但是赵建阳还是挺遵守媳妇天天挂在嘴边的叮嘱:在路上要是实在顶不住了,就停在服务区,人休息一会儿——开车安全第一。

  毕竟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同样也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保证自己的安全,就是给全家最大的保障。

  说起回家,赵建阳忍不住笑了:家里两个宝贝,大闺女上大班,小闺女上小班,两朵金花长得粉雕玉琢,都是爸爸的小棉袄。“跑货车确实是累,但是养家糊口就得挣钱。”赵建阳跟记者说,闺女要富养,自己更得好好挣钱,给孩子创造条件。

  回家的路上如果不休息,到家是凌晨四五点钟,那会儿俩娃都睡得正香甜。孩子年纪小,不懂得爸爸每天在外面忙什么,赵建阳也从来不跟孩子说。“当父母的,不想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外面这么累。”赵建阳说,自己最开心的事,就是碰到孩子周末,自己也没啥活,带着俩孩子出去吃和玩,“我就跟她们说,随便买,随便玩,爸爸有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离开七里堡菜市场时,已经接近凌晨4点,菜市场的忙碌还没有结束,早上7点才算到了尾声。对于商户来说,极寒夜的七里堡,和平日的七里堡并没有多大的不同——日复一日的生活,有欢乐,有困难,也有忍受和期盼。就像不同种类的蔬菜一样,酸甜苦辣咸,一起构成了生活的真实味道。

  当太阳升起,这些从菜市场运出的蔬菜,将成为千家万户餐桌上的滋味。

[ 责任编辑:王媛媛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100211282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