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个“8.3”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
本报记者袁军宝、陈灏、王志、陈国峰
实现生产总值8.3万亿元,同比增长8.3%,进出口同比增长32.4%,规模以上工业利润两年平均增长24.2%……在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疫情防控等多重压力下,去年山东经济实现量质齐升。而这背后是山东四年艰苦卓绝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新经济闯关夺隘、加速聚集。
向难而行,经济实现两个“8.3”
据山东省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消息,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年山东省生产总值83095.90亿元,比上年增长8.3%。
这两个“8.3”来之不易。山东素以经济结构偏“重”著称,为解决结构不优、动能不新、活力不足、效益不高等问题,山东省2018年开始全面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明确提出“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大刀阔斧“腾笼换鸟”。
转型的阵痛难免。随着一大批“两高”项目及落后产能被关停、淘汰,山东省经济增速应声而落,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几乎原地踏步,唱衰山东的声音不时传来。
向难而行,换得向阳而生。2021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供应链不稳定、能源紧张等多重不利因素,山东发挥产业基础厚实、产业门类齐全优势,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三次产业齐头并进,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家底”越来越厚。
VR头显、AR眼镜、智能手表……在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展厅里,公司副总裁常刚一边讲解产品的应用场景,一边用数据展示公司的奋斗与成绩——每年营收的6%-8%投入研发,近五年研发投入超过130亿元,2021年全年净利润增长五成,创历史新高。
全省1300万户市场主体奋发向前,推动山东经济总量跃升、质量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装备工业比重达46.4%,高端化工增加值占高耗能行业比重达28.1%,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9.5%。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崔建海认为,2021年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态势更加稳固,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轻、越走越快、越走越实。
动能转换,“十强”产业规模达到5.7万亿元
在济南,2020年底一期投产的中国重汽“互联网+”高端重卡生产基地,新能源智能网联卡车利用“互联网+”模式,实现主动安全“零伤亡、零翻车”、节能降耗15%以上、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去年,这里生产新能源重卡近万辆。
在山东各地,一批“老树”发新枝,新枝开新花。数据显示,2021年,山东省传统产业加快升级,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万个,建设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15个,“上云用云”企业超过35万家。
传统优势夯实塑强,新生优势加速成长。“去年营收1110万元,今年目标是4500万元。”山东阳谷波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光敏性聚酰亚胺产品是制造芯片必不可少的材料,公司负责人陈明喜对今年的目标满怀信心。
数据显示,山东省着力培育的“十强”产业105个“雁形阵”集群,规模达到5.7万亿元;体现科技含量的工业机器人、传感器、光电子器件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8.7%、22.7%和73.1%。
“山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可持续发展韧性更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路径更宽。”山东省统计局副局长陆万明说。
未来可期,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6%
在东阿县几家小钢球厂的旧址上,总投资20亿元的华润生物产业园一期工程主体结构已经完工。未来,这里将成为华润集团旗下生物医药的主要生产基地。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
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王栋说,2021年,山东省代表产业链高端化和新兴产业的投资增势明显,“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5.8%,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51.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6%,高于全部投资增速5.6个百分点。
在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车成聚介绍,公司在甲乙酮等产品基础上沿着“碳四”产业链向高端走,建设MMA、丁腈胶乳、异壬醇等项目,公司2023年可实现收入、利润、产值比2019年翻一番。
一项项新投资落地见效,山东工业“项链”上的“珍珠”越来越多,为今后的经济突破带来宽广想象空间。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安文建介绍,山东依链谋划,持续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打造了一批在细分领域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全省获评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7家,居全国首位;累计培育有效期内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24家、瞪羚企业1140家、独角兽企业20家。
今年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的第五个年头,随着经济结构、质量、动力、活力的趋势性、关键性变化,“五年取得突破”的既定目标“春山可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