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频道 > > 正文

山东:殡葬改革引领乡村观念变迁

2022年04月07日 08:20:52 来源: 新华社

清明假期期间,沂水县沂城街道公墓管理员和文明实践志愿者为逝者亲属提供代送鲜花祭扫服务。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济南4月6日电(记者张武岳、杨文)清明前夕,天空中飘起小雨,在中国东部沂蒙山区腹地的沂水县后埠子村,去世村民张绍安的追思会就在他家的小院中举行。一幅条幅,一张长桌,一面遗像,现场陈设简单。

  “老人一生勤勤恳恳,承担家庭责任,抚养子女,关照邻里。他是个平凡的好人,也是我们的好邻居。”后埠子村党支部书记武明明将逝者的生平娓娓道来。来宾们在逝者院中默默伫立,寄托哀思。

  武明明发现,重视殡葬传统的村民们,对追思会及当地简化的殡葬流程接受速度很快。“用村里人们的话说,‘追思会’以前都是城里人办的,没想到咱庄户人也可以搞,这种形式还不赖。”在后埠子村,这种庄重肃穆的追思会从去年到现在已经举行了10次。

  记者了解到,村民们乐于接受新形式,原因之一在于无论是谁的追思会,都是由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人员主持,村党支部书记介绍逝者生平,逝者的亲属和朋友能够感受到足够的尊重,比以往“大操大办”更能够获得安慰。

  曾经,中国部分地区在殡葬中存在薄养厚葬、装棺再葬、攀比炫富等现象,葬礼“大操大办”的情况屡见不鲜。各处散葬坟头也造成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

  这也给很多农村群众造成了较为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之前办一场白事,各种费用加起来至少两万多元。”武明明对记者说,虽然大家心里都觉得是个负担,但表面上又不敢明说,没人敢主动简省,怕被其他村民骂不孝。

山东省沂水县沂城街道的跋山公墓。受访者供图

  在沂水县,从2017年开始,当地推出殡葬改革政策,对具有当地户口、在沂水去世的居民,其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费等费用全部免除,逝者统一免费安葬在公益性墓地,相关费用由当地财政承担。“县财政每年支出2000万元,可满足全县的殡葬需求,让逝者‘逝有所安’。”沂水县民政局局长王洪涛说。

山东省沂水县沂城街道的跋山公墓。受访者供图

  殡葬改革为农村地区带来的更多是观念上的变化。“‘礼葬’的另一面是‘厚养’,这一观念也逐渐体现在老百姓的日常行为中。”武明明说,现在很多村民都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中,经常给村里的老人义务理发、洗衣服,村里的矛盾越来越少,邻里关系也越来越和谐。

  在当地,清明节的祭扫也因殡葬改革带来的观念变化,衍生出了新形式。清明节期间,在沂水县沂城街道东山公墓里,解家官庄村红白理事会会长田凯为逝者亲属代为擦拭墓碑,向逝者三鞠躬,并献上了一束鲜花。村红白理事会另一位成员王兆增则现场拿着手机用视频直播的形式,将画面传到远在外地工作的逝者亲属林兴明。

  林兴明对这种代献鲜花云祭扫服务非常满意:“疫情防控的特殊情况下,感谢他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祭祀先人,缅怀逝者。”

[ 编辑:张建波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10071128537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