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频道 > > 正文

夜晚比白天更生动,尤其在济南的夏天里

2022年06月29日 11:26:50 来源: 舜网-济南时报

  后备厢市集的摊主大部分是年轻人,白天是上班族,晚上在摆摊中“一手抓爱好一手抓社交”。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王锋 摄

  仲夏,夏天的第二个月,《书·尧典》有记,“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仲夏之夜,万物方盛。人在济南,如果登高眺远,你会看到一座城市的烟火气正从夏日朦胧的空气中袅袅升起。在凝结的夜色里,有人沉醉于人间烟火,熙攘人群中的后备厢市集灯火通明,烤串在烧烤师的手中来回翻转;有人寻找潜藏的自我,“暗夜骑士”在沥青马路上享受着速度与激情,融于夜色中的夜钓人寻找着片刻静谧……

  寻常的仲夏夜晚里,翻腾着生动的生活。

  后备厢市集里藏着年轻人的社交新场地

  夏夜晚风,好像在一夜之间,汽车后备厢文化市集火了。

  夜幕初上,十几辆私家车在高新区万达广场外一字排开;另一边,在文化西路CCPark门前广场处,也有十余辆私家车围成口袋状……车主们打开后备厢,开始准备货物,挂上自己的摊位招牌,支起几张桌椅。当星星点点的装饰灯带亮起时,后备厢市集便开始了。

  “6月24日、25日两天至少有两个商业体在组织后备厢市集活动,不论是人流量还是成交量都比较可观,”CCPark品牌推广宋淑怡告诉新黄河记者,“参加后备厢市集的人主要可以分为三种:全职、兼职和为实体店引流。”

  25日晚,在文化西路CCPark门前,后备厢市集开场。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王锋 摄

  一起做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24日晚上11点,夜晚的喧嚣逐渐退去,不过老柒并没有闲下来,他要挨个问一下摊主今天的交易情况怎么样。

  36岁的老柒是车载文化里的“老人”,他经营着一处面摊,因为招牌叫柒,他也被朋友称作“柒哥”。“我是从2016年开始就在街头做担担面,那时还用三轮车,后来买了现在的这辆面包车。之所以想做一个车载文化市集,主要是因为这么多年积累了很多朋友和老客户,就想大家是不是可以一起做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经过老柒和朋友的努力,他们自己的品牌“凤尾厢载文化联盟”成立,目前有19位车主,大多是85后到95后,其中又以95后左右的年轻人居多。

  和老柒相比,小何是刚加入车载市集的新人。“小何超甜”的经营者小何,今年22岁,刚刚大学毕业从成都回到济南。不论是考编制还是进职场,从来都不是小何的选择,“车载文化对我来说就是自由和快乐”。

  “格物屋”的经营者是两个人,小宝和小灰。他们主要卖咖啡,偶尔也会卖茶,两人既是同事,又同是露营爱好者。说到参加车载市集,小宝说,“我们经常露营,也是这种形式,但是现在一些露营的场地情况参差不齐,我们就想有一个朋友一起玩的‘根据地’,车载这种形式恰好满足了需求。”

  交际大于交易是生意更是态度

  老柒觉得,车载形式的路摊与人们常说的夜摊是两件不同的事,更不是夜摊2.0版。“我们更多的是以朋友的形式接触,用车载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性格和特色,也希望更多的人能放下手机,来到室外展示自己。与其说这是交易,交际其实更恰当一些。”

  小宝和小灰一直到夜里11点才准备收摊,收摊前他们和朋友聊了会儿天,朋友为他们拍了一张合照,他们也在自己的摊位前招呼着来往摊主过来小叙,“工作是为了生存,到室外感受大自然的风、迎接盛夏的温度才是生活,”小宝说,“明天8点半上班,又是新的一天。”

  老柒喜欢煮面,他的这门手艺是在四川学的,自己又做了一些改良,“调味品都是我自己制作,比如红油,都是按照严格的刻度去调配,每一份粉料都是自己打好后称重,这样才能保证每一碗面的味道。”他觉得,这也是对待生活的态度。

  不过,既然是市集,其必然含有一定的商业目的,“经济带动是其中的基础,”宋淑怡说,“参加后备厢市集的人主要可以分为三种,全职、兼职、为实体店引流。”

  让新的风口不会昙花一现

  车载市集火了,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市集中的自媒体和摄影爱好者多了起来,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摄影爱好者带着设备在各个摊位前拍照,也有一些摄影团体带着模特前往拍摄。

  在社交平台上,济南后备厢的话题阅读量已接近10万,相关视频最高的也有上万点赞,“最近几天,我们后台收到了上百条私信,都是在咨询如何加入后备厢市集,”宋淑怡告诉记者,“现在,我们也在积极策划,希望打造后备厢文化这样一个IP,一是拓宽济南的夜经济,二是吸引更多年轻人参加,也有利于济南青年友好型城市的建设。”

  近一个月应该是老柒最忙的时候,除了商场邀请他们以外,也有文旅单位邀请他们去景区摆摊,大有“得后备厢得客流”的趋势。对此,老柒有着自己的考虑:“济南的车载文化还属于一个萌芽期,很多人想做,也有人已经做了,但是还缺少良好的环境。另外,车载文化其实是街头文化的一种,它可以衍生出街头文化的其他品类,比如和音乐结合、和舞蹈结合等等。只有形成一种氛围、一种习惯,才不会昙花一现。”(文中受访对象均为化名)(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张成地)

  夏夜的水边,耐心“钓出”一份宁静

  刚过夏至不久,闷热成了济南天气的主题,能否在“火炉”中寻找到一丝清凉,每个人都要各凭本事,而水边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仲夏之夜,徐徐微风吹过水面,像是能带走人身上的黏腻,自是吸引了很多夜钓爱好者。一人一竿一凳,往往在水边一坐就不想起来,这是一场人与鱼之间有关耐心的较量,一天喧嚣的心情都能在这一刻回归平静。

  张越在夜钓

  一场人与鱼间的公平“较量”

  吃过晚饭,抬头看看墙上的表,不到晚上7点,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张越像平时一样,跟家人打了声招呼后就出了门。作为一名“钓龄”十几年的资深爱好者,每年一入夏,只要天不下雨,来一场夜钓似乎成了每晚入睡前的标配。

  鱼竿、小凳、工具箱……钓鱼所需的所有工具一直放在车的后备厢里,张越需要赶在天色完全暗下来前找到合适的钓位。好在家住商河,周围多水,一脚油门只需十几分钟,张越就能赶到常去的河边,熟练地架起鱼竿后,坐在岸边,开始静静等待。

  时间渐渐过去,张越的身影也逐渐淹没在漆黑的夜色里,四周不见光亮,衬得水面上浮起的夜光鱼漂格外亮眼,“不能有光,也不能有大的动静,不然鱼会吓跑的。”如入定般坐在岸边,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平静的水面上,只为等待它突然间不平静的一刻。

  有些经验的鱼友都知道,要想颇有收获,里面的技巧可不少,选择位置、配置鱼饵、打窝引诱……每个环节都要环环相扣,可在张越这儿,这些都被省略了,“夜钓就是个爱好,鱼钓不钓得到不重要,就是享受这个过程。”

  从晚上7点多一直坐到凌晨,六七个小时里,张越连起身活动筋骨的时间都很少,“注意力都在鱼漂上,感觉不到累。”在他看来,这就是一场他和鱼之间的公平“较量”。

  更有耐心的一方,是最后胜利的一方。

  一项先耐住蚊咬再耐下心的活儿

  和张越的佛系不同,同为钓鱼爱好者,刘冰对于夜钓的目的性更加明显,“比平时更容易有收获。”夜幕降临,白天里在水中欢腾的鱼儿回归平静,正是钓到大鱼的最佳时机。

  “一般下午4点多钟,就要准备出发了。”刘冰家住市区,常去的夜钓之处则是远在长清的一片水域,路途稍远,“到得早可以先吃点东西,去晚了就没有好钓位了。”刘冰说,最近这个季节正是钓黄骨鱼的好时候,只要天气合适,几乎每晚水边上都能看到不少同来夜钓的鱼友。

  盛夏夜晚的水边,气温能比周围低上五六摄氏度,遇上风时,还要穿上件薄薄的长袖外套,让人在白日高温的黏腻中寻到片刻惬意。

  只是,气候虽好,夏日水边的蚊咬却是夜钓者们稳住心神的最大劲敌。

  为了对付咬人的蚊虫,刘冰总结出了不少经验:尽量找周围杂草少些的钓位,开钓前先用杀虫剂在周围喷一遍,坐下后脚下一左一右再点上两盘蚊香。不过饶是如此,身上被叮咬也是难以幸免,“既然想钓大鱼,就得耐得住”。

  一份炎热喧嚣中的可口冰饮

  “中年男性到底有多爱钓鱼?”这个话题如今已经被不少网友写成了段子,段子虽然带些夸张,但足以说明这个群体对于钓鱼这项活动的热情。

  可是,有十几年“钓龄”的资深钓鱼达人张越今年只有28岁,是个标准的90后。

  在张越的手机里,有好几个钓鱼爱好者组成的群聊,里面成员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和他一样的年轻人,对于为何年轻人会青睐这项“慢运动”,“一方面可能是短视频平台火了,很多人看视频后觉得有意思;另一方面可能是现在生活节奏太快了,大家需要找个方式纾解一下,钓鱼就很合适。”

  白日里顶着高温忙碌了一天,夜晚闲时扛上一根鱼竿坐在水边,晚风掠过水面带着丝丝凉意,就像享受了一份炎热喧嚣中的可口冰饮。再不用思考,只需要静静盯着水面,仿佛一天的疲惫都能在这一刻放下。“每天忙忙碌碌的,能有个地方发呆,都是幸福”。张越说。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俞丹)

[ 责任编辑:王媛媛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10021128786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