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蓝天白云常驻碧水净土长存 济南何以“一城清新”

2022年08月01日 10:43:14 |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7月29日召开的济南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上半年济南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为106天,优良率为60%;国控断面水质100%达标,水质指数列全省首位;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风险防控,有效保障土壤环境安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优质的生态环境正逐步成为济南引以为傲的城市软实力。

  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济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全市上下主动作为、积极施策,从“生态修复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多方面发力,尤其是今年以来,各部门单位落实《济南市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专项实施方案》,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天蓝水清的生态美景背后,“一城清新”的济南更显魅力非凡。

  守护蓝天共塑一片“泉城蓝”

  晴空万里,蔚蓝如海;远山层碧,近在眼前;城水相依,风景如画,是市民对济南优质生态环境最直观的感受。

  今年上半年,济南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72,同比改善7.8%;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6.7%。这组数据,是济南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的缩影。

  环境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离不开强力推动和持久攻坚。2017年,济南将“治霾攻坚战”作为全市三大攻坚战的重中之重;2018年,济南出台“禁鞭令”,扎实推进蓝天保卫战,启动“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力推全市空气质量大幅提升;2019年,将污染防治攻坚纳入全市工作体系强力推进;2020年,将生态环境保护攻坚行动作为12项改革攻坚行动之一;2021年,进一步将“生态济南”作为“五个济南”建设的重要一环,深入谋划“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22年,明确提出将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强省会,多措并举让济南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生态更优美……多年来,济南始终坚持顶层设计、政策驱动,抓谋划、抓防治、抓推进、抓落实,加强环境整治、强化环境监管,切实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扎实。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身边的改变:路上行驶的新能源车越来越多,共享单车更受青睐,绿色出行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济南市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中明确提出,到2023年,社会车辆用能清洁化从2020年的1%提高到2.5%。到2023年,公交(除保留必要交通战备、抗险救灾等应急车辆外)、环卫、邮政、市内货运等行业新增车辆力争全面实现电动化,在用车辆中新能源车辆占比达到50%。

  留住蓝天白云并非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需要“天帮忙”,更需要“人努力”。在工业污染防治方面,济南开展工业炉窑整治“回头看”,从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管理台账等方面对重点行业实施精细化深度治理。在颗粒物污染防治方面,济南严格落实工程施工“八项扬尘防治措施”,对全市2658个工程扬尘治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巡查、检查。在尾气排放管控方面,济南优化货物运输结构,提前完成8437辆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中重型柴油货车淘汰目标任务。在加大路面执法检查力度的同时,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管控。

  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直接关系到臭氧污染防控,是当前生态环境领域的热点、重点和难点工作之一。

  立足实际,今年,济南先后印发了《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专项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近期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以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有机废气旁路、敞开液面逸散等十个方面突出问题为重点,深入排查、抓好整治。从涉挥发性有机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节入手,做好源头把关;从重点行业入手,加快推进含挥发性有机物原辅材料源头替代。与此同时,配置挥发性有机物红外成像仪、便携式检测仪、微风风速仪等仪器设备,建设环境空气中甲烷/非甲烷总烃自动监测站,覆盖国省控点位周边、市域交界点、重点工业园区和臭氧高值区等不同区域。

  栉风沐雨,朝乾夕惕。一项项硬核举措,一组组漂亮数据,彰显了济南市一直以来着力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定力与能力,诠释了济南为捍卫蓝天白云而孜孜不倦的付出和努力。

  保卫碧水清澈河湖“润民生”

  日前,新华社发表的一篇题为《从鱼虾绝迹到水清鱼跃——济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污染治理之变》的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文中写道:“在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玉清湖街道睦里庄,济南小清河的源头睦里闸南北两侧,小桥流水,绿荫夹岸,水草丰茂,景色宜人,一群群鱼儿在水中悠然嬉戏,不时有白鹭等水鸟落到湿地边觅食。”

  近日,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济南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小清河济南段发现了大量中华鳑鲏种群。据了解,这是有历史统计数据以来,时隔60多年再次发现中华鳑鲏这一种群,意味着小清河正在形成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一段段治理,一步步推进,经过数年综合治理,小清河水质从2018年以前的劣五类水体到2019年均值达到四类水,再到2021年均值首次达到三类水,如今,小清河辛丰庄出境断面水质创纪录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小清河真正成了河清水秀的“生态河”。

  小清河实现由“黑”到“清”的嬗变,只是济南近年来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并取得卓著战绩的一个有力例证。

  久久为功,终成大功。多年来,济南坚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打好碧水保卫战。针对黑臭水体治理,加强工业企业、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行监管,强化城乡面源污染控制与监督指导,有效控制入河污染物总量,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围绕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济南积极推进沿黄河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智慧生态黄河”系统建设,建立覆盖骨干河道干支流的数据采集监测网络,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同时,全面实施入黄支流综合整治,持续改善黄河水质。为加强河流断面水质监管,济南全面启动了入河排污口的溯源整治工作,实行清单化管理,推进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标志牌树立等重点工作,为济南市水生态环境实施精准化、“点穴式”治污提供了基础保障。

  盛夏7月,章丘区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万余亩荷塘荷花齐放,风中的荷香令人陶醉。今年以来,济南国控断面水质100%达标,好三类水体比例达到90%,超过省定好三类水体比例目标20%,国控断面水质指数居全省首位。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保饮用水水源安全,是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济南实施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管理,逐步开展“万人千吨”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排查整治。

  泉水是济南的灵魂,喝泉水一直是广大市民多年的心愿。日前印发的《济南市市民泉水直饮工程规划(2021—2025)》中提出,到2025年底,济南计划建设227处泉水直饮工程(包括既有项目107处,新建项目120处),覆盖35万户约100万人;2030年,按照“应接尽接”原则,覆盖70万户约200万人。

  随着泉水直饮工程建设步伐的不断提速,“听得到泉水叮咚,看得到清水长流,品得到直饮泉水”的城市图景近在咫尺。

  涵养净土守好脚下“一方净土”

  亿民赖此土,万物生斯壤。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护好土壤环境才能有效维护生态安全。

  今年以来,济南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风险防控,严格重点地块监管,实施建设用地准入,有效保障了土壤环境安全。

  《济南市“十四五”土壤和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提出了“到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地下水国控点位的区域点位V类水比例控制在18%左右、水源地点位Ⅲ类水比例保持在100%,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到2035年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总体目标。

  未来,济南将严格实行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在建设用地方面,严格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地块再开发利用的准入管理,细化部门联动环节,把住土地“入口”和“出口”,做到重点地块开发利用前土壤审查无缝衔接;探索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的修复技术,推动污染地块修复进度,保障土壤环境质量满足用地标准的同时,提高土地开发效率。在农业用地方面,协调推进安全利用类耕地采取多轮农艺调控等安全利用措施,提升土壤环境质量。

  土壤容易受到外界污染物质的“入侵”和污染,所以加强土壤污染的源头防治至关重要。在农业源方面,济南将重点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有机肥替代,强化农药包装废弃物、废弃农膜回收处理和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在工矿源方面,济南将加强土壤重点单位监管,开展涉镉等重金属企业排查整治,做好危废处置、尾矿库整治和企业关停过程污染防治等;在生活源方面,济南将重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分类处置和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整治,减少新增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好生态是生产力、是吸引力、更是经济实力。随着济南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不懈努力、积极作为,天蓝地绿水清的优良生态环境已成为济南高质量发展不变的底色,让这座城市更显实力强劲、魅力非凡。(济南报业时政融媒工作室记者:张茜 统筹:林江丽)

责任编辑:王媛媛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10081128880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