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探访山东济南小清河愈加“清澈”之路

2022年09月07日 11:26:09 |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绿化得非常好,水质也越来越清澈了,每天都带孩子来这遛弯,感觉很清新。”9月2日,在山东济南小清河边上的五柳岛,家住附近的市民张鲁鹏告诉济南日报记者。

济南水质指数获全省“七连冠”背后 探访小清河愈加“清澈”之路

  近日,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 共建清洁美丽济南”为主题的2022年度泉城环保世纪行活动启动。作为一个“老牌”活动,泉城环保世纪行由济南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已连续开展了25年。采访团走进光大水务(济南)有限公司一厂、五柳岛以及小清河华山湖湿地项目,共同探访小清河愈加“清澈”之路。

  补短板

  扩容污水厂,出水“高标准”

  小清河是济南市区唯一一条排水河道,清洁水补给量少,独自承接市区700万人口生产和生活废水,环境容量小,纳污负荷大,自净能力先天不足,1990年代受到过严重污染。

  “曾一度被称为小黑河、小臭河,如今却实现了水清河畅的华丽蝶变,治理的关键一招,就是提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李计珍介绍,经过多次升级扩建后,光大水务(济南)有限公司一厂如今已经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量达45万吨。

  在该公司四期工程出水口,工作人员现场打出来一杯出水,与纯净水摆放在一起,无论是用肉眼观察还是用鼻子闻,众人均无法分辨哪杯是纯净水。

  光大水务(济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辉介绍,出水COD(化学需氧量)的指标达到了11.5毫克/升,氨氮是0.04毫克/升,远远优于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每天45万吨的高标准出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小清河,对小清河的水质改善起到了促进作用。

  近三年,济南陆续建设了21座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突破200万吨,解决了污水直排问题,每年直接减少约5616吨COD、600吨氨氮流入小清河。同时,实施污水厂之间污水管网连通工程,各污水处理厂处理水量不平衡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多举措

  打出治污“组合拳”

  在补足污水处理短板的基础上,市城乡水务局排水管理处高级工程师徐晓驰介绍,全市三年来新建改造排水管线大概1000公里,保障了污水的转运、输送。通过实施雨污分流、河道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排水设施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了水质和河道景观,杜绝了污水溢流的风险。

  围绕源头防控,济南从严审批高耗水、高污染建设项目,对造纸、焦化、印染行业实行减量置换。同时,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过剩产能企业和“两高一低”企业坚决关停,累计完成济钢集团、裕兴化工厂等66家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取缔非法“散乱污”企业7190家,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小清河流域涉水企业转型为绿色工厂,实现了从源头上减少工业污染排放。

  围绕内源污染,济南市投资3.7亿元,对小清河城区段30公里河道进行生态清淤,完成清淤工程量200余万立方米,减少了底泥污染物释放对河道水质造成的影响。

  重联动

  升级蓄滞洪区,水质实现自净

  小清河北岸,华山湿地公园内山湖相依、景色如画。作为小清河的蓄滞洪区,因紧邻小清河,分洪距离短、速度快,启动华山洼生态修复工程前,华山湖每遇较强降雨,就会积涝成灾,严重影响小清河蓄滞洪能力。

  济南城市建设集团工程二部主管张广鲁介绍,在进行华山洼生态修复工程的同时,对华山湖片区内原有华山大沟、山头店沟两条黑臭水体进行了整治。工程按照雨污分流的理念进行设计,敷设10余公里雨水管网、12公里污水管网,保证了片区污水全收集、零排放。同时,采用污水集中处理的方式,投资1.6亿元建设日处理规模3万吨的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达到准Ⅳ类水质,满足片区生态用水需要。

  为保证水质,华山湖使用“清水型生态系统构建技术”,种植黑藻、金鱼藻、狐尾藻等水生植物约160万平方米,投放各类鱼贝生物10余万尾,构建稳定水生态系统,实现水体自净功能。2021年初至今,华山湖水质一直稳定在地表Ⅲ类水标准。

  “十三五”以来,济南市围绕“截污纳管、消除黑臭、产业升级、生态修复”四个方面,通过集中整治污水直排口、大力实施黑臭水体整治、全面提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持续强化工业污染源监管等有效措施,小清河辛丰庄出境断面水质实现了历史性改善。

  “1—7月,全市国省市控断面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实现100%达标,好三类水体比例达到90%,水质指数连续七个月位居全省第一,小清河辛丰庄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为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小清河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稳步上升,清洁水体指示物种占比达66.2%。”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肖红在2022年度泉城环保世纪行启动仪式上介绍。(完)

责任编辑:王媛媛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1007112898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