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频道 > > 正文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筑牢山东粮仓

2022年09月21日 08:39:29 来源: 大众日报

    ◆山东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778万亩

    ◆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金秋九月,收获在即。放眼齐鲁大地,各地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玉米、大豆等秋粮作物长势良好,呈现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如今,农田标准高了,旱能浇、涝能排,为粮食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看现在玉米长势,亩产1500斤没问题。”当下,在禹城市伦镇西城子坡村的田野里,一株株粗壮的玉米秸秆上缀着饱满的果实,西城子坡村党支部书记刘兴平对今年的产量充满信心。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打机井、埋管道、挖沟渠……去年10月,禹城市开始实施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其中包括西城子坡村的2300多亩地。“原来村里只有几口老井,大家伙儿浇地得排队,还得自己扯管子。现在新打了11眼井,原来的老井也安装了配套设施,每隔50米就有一个出水口。”刘兴平说,浇水及时、管理得好,粮食生产自然差不了。

  “在坚持田土水林路电技管综合配套的基础上,我省突出高效节水灌溉和耕地质量提升,打造‘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2019—2021年全省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66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技术措施原则上实现全覆盖。”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王炜说,据调查测算,田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达到0.7以上,化肥使用量减少17%,土地流转率平均提高20%以上,带动农民亩均节本增收超过500元。

  截至2021年底,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778万亩,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亩均增产150斤左右,可增加粮食产能约100亿斤以上。

  既要藏粮于地,又要藏粮于技。位于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的禾丰种业试验田里,玉米育种材料,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大豆等长势喜人。山东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博士生,以及禾丰种业的科研人员最近一直泡在地里仔细观察、开展研究。

  “作为一家民营种子企业,禾丰种业上接科研单位,下接农户,选育的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审10个、省审25个,玉米新品种通过国审1个、省审9个。”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俊科说,企业与山东理工大学合作打造了生态无人农场,通过整合现代农艺和农机装备、绿色植保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依托天空地一体化农情信息获取系统,农作物从最初耕种到最后收获全过程都充满“智慧”。企业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选育的“山农28”曾在这片无人农场里创造了亩产856.9公斤的全国冬小麦高产纪录。

  良种是农业的“芯片”,是促进粮食增产的关键内因,要在有限耕地上多产粮、产好粮,种子是关键。“十三五”以来,我省审定推广主要农作物品种601个,其中小麦品种157个、玉米品种305个,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高质量种源。特别是今年夏粮生产中,一批品种表现突出,增产稳产作用明显。登海种业的高产小麦品种“登海206”,实打测产896.62公斤/亩;省农科院的强筋品种“济麦44”,实打测产801.72公斤/亩,均创造了我省同类型小麦历史最高产量……目前,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7%,为稳定提升粮食产能、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奠定了坚实基础。

  良种还需良法配。我省以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为抓手,推广深耕深松、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小麦宽幅精播、“一喷三防”、氮肥后移,玉米“一增四改”“一防双减”等关键增产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80%以上,小麦、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9%、96%,科技对粮食生产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守好沃土良田、用好先进科技,山东粮仓愈发充盈。2021年,山东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100亿斤大关,连续8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今年夏粮总产再创新高,达528.32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山东力量。(毛鑫鑫)(完)

  

[ 责任编辑:吕放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1001112901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