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山东频道 > 信息

山东滨州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前列的背后

2021年12月21日 15:53:41 来源: 大众日报

  创新高强高韧铝合金、润龙风电装备制造、碧水源海水淡化、渤海活塞智能制造、裕能湿电子化学品……行走在山东滨州,项目建设现场如火如荼的景象处处可见。这座由科创引领、营商环境托底的城市正在散发勃勃生机和活力。

  今年以来,滨州市践行“山东走在前列,滨州担当什么;富强滨州建设,百姓得到什么”的历史使命,全面深化“双型”城市建设,深入实施“83”工程,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位居全省前列,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战略性、突破性、引领性变化,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1—10月,滨州市工业营业收入全省前三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661.02亿元,增长239.4%,总额、增速均列全省第1位。1—11月,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7.5%,列全省第1位;地方级税收增长25.9%,列全省第1位。

  黄河科技产业园、黄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邹平生物医药产业园、滨城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园区加快崛起,成为滨州市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轻量化铝)、高端铝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高端稀土特钢新材料保障基地、鲁北化学新材料基地、再生铝循环产业基地等逐步成型,构筑起现代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

  1-10月,新登记企业2.5万户,同比增长4.9%,企业总数达到14.0万户,同比增长16.33%。本外币存贷比达82.1%,列全省第5位,企(事)业单位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61.3%,中长期流动资金供给持续增加。对外经济活力稳步增强。实际利用外资4.6亿美元,同比增长86.2%,列全省第6位。

  1-10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9.2%,列全省第5位;营收利润率7.1%,高于全省平均0.7个百分点,列全省第5位,企业经营效益持续改善。1-11月份,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0.7%,列全省第3位;1-10月份,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专项债券资金列全省第4位,争取新增专项债券规模列全省第2位,202个重点项目获得国家支持。

  一个个亮眼数字的背后是科创的赋能和打造营商环境的用心。全市持续搭平台、集要素、优服务、做生态,“五院十校N基地”创新格局日趋完善,区域应用型科创高地强势崛起。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36%,列全省第1位。

  在科创助力下,滨州市主攻产业链核心环节、价值链高端环节,推动主导产业向五大“战新”产业转型、传统产业向五大优势产业升级。1-9月份,轻量化新材料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家纺服装、食品加工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0.7%、16.4%、15.9%、11.2%,中高端铝制品占比达到63.6%,两年提升28.6个百分点。

  技术改造方面,推进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相结合,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培育省级首台(套)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项目企业2家、省级精品装备3个;搭建“云技改”服务平台,制定《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奖补实施细则》,对企业智能化技改项目进行设备补助和贷款贴息支持,最高奖励200万元。

  营商环境是地方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对此,滨州市也因地制宜出“良策”,健全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擦亮“滨周到”服务品牌。精准落实惠企政策,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补、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科技创新平台奖补、重大科研项目奖励等普惠性激励政策,全面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1-10月份,全市新增减税降费19.79亿元。合理配置资源要素,设立“十强”产业及园区发展基金,已开展应急转贷业务432笔、金额突破100亿元;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加大“标准地”出让力度,“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工作上半年列全省第1位。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成立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营商环境建设服务中心,深化“一窗受理”改革,做实首问负责制、全流程帮办代办制,1-11月份,实施并联审批3630件,列全省第3位。举办企业家大会、企业日活动,让“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的理念蔚然成风,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增强,1-11月份,全市实有市场主体43.34万户,同比增长9.83%。1-10月份,增值税开票金额1.28万亿元,同比增长29.34%。

[ 责任编辑:王媛媛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10021128185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