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山东频道 > 信息

总结历史经验 汇聚智慧力量 奋力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

2022年02月17日 15:22:34 来源: 滨州日报/滨州网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滨州市第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市第十次党代会,是在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滨州未来长远发展。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回望发展成就,将让我们更加坚定发展信心;总结历史经验,将让我们更加明晰奋斗目标;确定发展大计,将让滨州高质量发展更加行稳致远。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滨州市委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富强滨州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尤其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21年,滨州市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深入实施“83”工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呈现战略性、突破性、引领性变化,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向人民交上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满意答卷

  五年来,全市上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转型中增长、在挑战中奋进、在发展中蜕变,向人民交上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满意答卷。

  时间是奋进者前行的刻度。这是一份实干铸就的成绩清单。

  这五年,滨州主要经济和民生指标趋稳向好走强,特别是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增速位次,分别由2017年的全省第17位、12位、14位、13位、13位,上升到2021年的全省第8位、6位、4位、4位、6位,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连续争先进位。2021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2872.11亿元,增长8.3%,五年平均增长5.0%。

  这五年,滨州转方式、调结构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产业结构完成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17年的9.98:45.89:44.13调整为2021年的9.7:42.2:48.1。201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46.8%,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首要力量。

  这五年,滨州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发展动能持续增强。2021年全市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5.3%,五年平均增长11.5%,持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技术改造升级引领工业投资增长,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9.3%(比2017年加快10.4个百分点),拉动工业投资增长17.9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9.7%。

  这五年,滨州捧出的“民生账本”更厚、含金量更足,发展成果惠及百姓。2021年滨州市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1566元、20539元,比2017年增长26.3%、37.8%,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02,比2017年缩小0.19。

  风云激荡中挺立潮头,勇毅笃行中写就华章。过去五年,滨州打破“思维定势”,破除“自甘落后”,凝聚“追梦力量”,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向更高水平富强滨州迈进。

  走出滨州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构筑起现代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

  骏马自知前程远,无须扬鞭自奋蹄。这五年,注定值得铭记,滨州市聚焦“双型”城市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课题,走出了滨州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动能培育靠什么?创新无疑是源头活水,更是“第一动力”。滨州坚持深化“双型”城市建设,打造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通、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的优良生态。

  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作为国际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搭建起全要素、普惠式的科创服务体系,成为滨州赶超跨越的“最强跳板”、走向世界的“金字招牌”。魏桥国科研究院引领科学家、实业家、金融家“握指成拳”,实现创新链、产业链、投资链“三链”耦合,缔造了“技术创新+产业转化+金融支持”的全产业链创新模式。滨州理工学院加速建设,职业院校专业产业匹配度达75%以上,成为省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城市。超高精细光刻胶、铝基复材、弹性应变传感器、激光选通成像等“中科系”国字号科研成果批量转化、落地试产。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五年来,全市坚持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展动力从要素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工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万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36%,列全省第1位;综合创新水平指数上升位次列全省第1位;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速列全省第1位。工业利润总额列全省第1位,增速列全省第2位。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提高幅度列全省第2位。规上工业营收稳居全省“三甲”。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五年平均增速3.8%,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9090.3亿元,其中,年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达到43家,比2017年增加16家。

  全市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引进大项目,发展新项目,培育产业集群,打造全产业链条,新的增长点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8.03%,占全部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41.99%,比2017年提高14.6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7.4%,比2017年提高12.9个百分点。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轻量化铝)、高端铝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高端稀土特钢新材料保障基地、国家粮油创新发展示范基地等成型起势,构筑起现代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

  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力度和深度改变着滨州的面貌。答案,悄然写在每一位滨州人奋斗的脚步上。

  改革开放激发滨州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释放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力量

  机遇,稍纵即逝;超越,时不我待。五年来,滨州坚持一以贯之改革开放,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改革开放激发了滨州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释放高质量发展澎湃力量。

  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五年来,滨州市聚焦阻碍发展的系统性、结构性、根本性问题,深入推进突破性改革。

  国企改革提速推进,建立“融投管退”资本运作模式,有效整合市级经营性资产,推动资源优化整合,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突破千亿元。

  开发区改革瘦身强体,经济建设主战场作用逐渐显现。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连续两年进入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规划建设了黄河科技产业园、黄河高端装备产业园等7个专业化园区,已有总投资超300亿元的180余个项目落户。

  开展智慧城市运营改革,建设全国首家地市级智慧城市指挥运营中心,全科大网格、应急指挥调度、智慧环保、“两客一危”监管、数字城管5个系统入驻并实现“实战实用”。

  人才“净流入”结构持续优化。滨州市持续实施“三进”工程,举办滨州“人才节”,人才“净流入”态势持续巩固。

  瞄准国际国内产业链、供应链调整融合方向,滨州市打造一批对外开放的多元化、高能级平台,更大力度地突破“双招双引”和“外资外贸”。滨州市外贸进出口突破千亿,连续五年获评“全国外贸百强市”。

  营商环境好,则市场活力足;营商环境优,则发展后劲强。五年来,滨州市坚定不移优化营商环境,更加有力地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接续召开企业家大会、举办“滨州企业日”活动,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化,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深化“亩产效益”改革,市场主体活跃度达75%,“滨周到”服务品牌进一步叫响。

  过去的五年,滨州市坚定不移地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向更高境界迈进,汇聚起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的澎湃力量。

  百姓的许多“小目标”变成现实,奏响了民生品质的新乐章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五年来,滨州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教育、养老、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持续发力,百姓的许多“小目标”变成现实,奏响了民生品质的新乐章。

  滨州市聚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实施扩消费促发展策略,全市居民、政府收入与经济发展相适配,人民更多享有发展红利,随着收入的稳定增长,消费的规模、结构和品质提质升级。

  财政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不断加大,2021年滨州市地方财政支出达到478.17亿元,5年平均增速8.5%。教育、科学技术、卫生健康等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证,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医保。保障和改善民生事无巨细。

  聚焦人民期盼,滨州市推动“兜底民生”向“品质民生”转变,解决了一系列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难题,百姓的许多“小目标”变成现实,奏响了民生幸福的新乐章。

  2017年以来,滨州市累计实现民生支出1578亿元,年均增长7.5%;城镇就业完成率近2年连续位居全省第1位;社保、医保、低保水平全部跨入全省第一方阵。

  五年来,全市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保持较快增长。2021年,滨州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74元,五年年均增长7.4%。

  如今,无论是漫步在城市公园,切身感受新滨州的美丽画卷,还是行走在一个又一个“美丽乡村”,亲身体验房前屋后鸟语花香,人们都无时无刻不感知滨州五年来城乡面貌的日新月异。

  滨州市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全省唯一入选“2020年度各省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智者智城志在滨州”城市品牌内涵持续丰富,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脱贫攻坚工作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农村废旧房屋残垣断壁“清零行动”、粮食收购政府信用保证基金等经验全国推广。“全科大网格”实现全覆盖,获评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过去的五年里,滨州把人民的期待变成行动的动力,让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

  党旗高高飘扬,指引方向、凝聚力量;广大党员勇于担当,攻坚能力持续增强

  时序更替,万物维新。五年弹指一挥间,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滨州在寻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稳、乘风破浪,发生的巨变数不胜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民生工程硕果累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百姓生活蒸蒸日上……在全市人民携手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始终有一面旗帜指引着方向、凝聚着力量、鼓舞着士气,那就是高高飘扬的党旗。

  五年来,在市委强有力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强化担当作为,构筑起一座座坚强的战斗堡垒,树立起一面面高扬的党员旗帜,镌刻出滨州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坚实足迹。

  回首过去五年,滨州强劲发展势头的背后,是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担当作为、奋力拼搏的结果,是滨州党建工作把准方向、凝心聚力迸发出的磅礴力量。

  全市上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捍卫“两个确立”,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推进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四责协同”机制建设。

  管党治党,重在基层。五年来,滨州市夯实基层基础,实施“清零·倍增”计划、基层干部“安心工程”,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村达到80%以上,乡镇工作人员平均收入高于县直同职级14.47%。

  滨州市倡树重实践实干实绩选人用人导向,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塑成滨州干部“善谋、善作、善成”的复合素质标识。

  驰而不息正风肃纪,持续净化政治生态,滨州市以抓铁有痕的决心、踏石留印的韧劲,深化作风攻坚提升行动,严查各类腐败问题,九届市委巡察实现全覆盖,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发展。

  时代召唤使命,党旗凝聚人心。支持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市法院、市检察院依法履职,发挥统一战线政治优势和群团组织政治作用,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凝聚起建设富强滨州的强大合力。

  发出更高水平发展动员令,奋力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是在新的奋斗中书写。在这个继往开来的历史节点,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滨州市第十次代表大会。

  开好党代会,是践行“两个维护”的试金石、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风向标、是更高水平发展的动员令。开好党代会,将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在滨州落地见效,以实际行动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开好党代会,将进一步树立以党建统领一切工作的鲜明导向,坚持从工作中找问题、党建上找原因、改革中找办法,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形成好气象,引领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开好党代会,将进一步动员广大党员干部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以创新为引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

  滨州市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促发展,奋力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将开展“山东走在前,滨州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在滨州、知滨州、爱滨州、建滨州”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党员干部“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汇聚强大奋进力量,推动发展品质更高、科创品质更强、开放品质更活、服务品质更优、文化品质更好、环境品质更美、民生品质更实、平安品质更稳,干出“更高水平”的状态、干出“民富市强”的样子、干出“走在前”的担当。

  站在新起点,奋进新征程。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广大干部的信心、决心和激情。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将砥砺奋进,以实干立身、拿实绩说话、以结果论英雄,奋力开创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的崭新局面。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信念如磐,一脉相承。滨州人民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李伟伟)

[ 编辑:贾淼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10071128384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