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山东频道 > 信息

黄河入鲁第一县东明县滩区群众搬新居后麦收见闻

2022年06月28日 15:53:26 来源: 大众日报

  麦收结束。今年麦收季,对于黄河入鲁第一县——山东省东明县黄河滩区的群众来说,是搬入村台社区的第一季麦收。记者在东明黄河滩区蹲点走访时,发现滩区群众换个思路种粮,让黄河滩区这片沃土产好粮、多产粮。

  这季麦收,长兴集乡滨河社区村民许修勤做了“甩手掌柜”:流转村民500亩土地种小麦,交由东明县供销社托管。从种到管理到收到销售,一条龙服务,不用他操心。他在社区开起农资经销店,经营得有声有色。

  去年8月,许修勤同其他村民一起,从滩区老村搬进长兴集乡滨河社区,住上了175平方米的2层小楼。住进新房后,看着村台上建设的商业一条街,许修勤准备大干一场。

  “我以前在村里经营过农资,正好村台上有店铺,就重操老本行了。了解到县供销社推出的土地托管套餐,我吃了定心丸,不小打小闹了,流转500亩地,种粮!”许修勤说。

  “地里用的种子、化肥、农药,都是出厂价,一亩地一季就能省近100元,加上县供销社统一耕种、统一播种、统一收购的托管服务,也不用咱操心,种地不当甩手掌柜干啥?我管好农资店就好了。”许修勤说,今年麦收,他去麦地里转了几次就收完、售完了。

  东明县是山东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主战场,全省28个村台安置社区中,东明县占24个,安置人口近12万人,占全省村台社区安置人口的94%。

  东明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所属的中社智慧农业(山东)有限公司负责人刘艳民介绍,为解决滩区群众搬入村台新居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东明县供销社在24个村台上建设了24个为农服务社,因地制宜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在耕种、浇地、打药、收割、销售等关键环节为滩区农业生产提供全链条、全过程服务。许修勤就是享受这一服务的受益者之一。

  “去年,中麦578麦种审定合格,我们第一时间向许修勤推荐种植了这个麦种。它不仅适合滩区的气候条件,而且抗倒伏、分蘖性强,比济麦22早灌浆一周,能避开干热风。面粉品质好,能取代进口的面包粉。产量也比普通麦种一亩高出二三百斤。不仅如此,按照合同,在收购时我们比普通小麦一斤高出一毛钱,能够让农户获得更高收益。”刘艳民说。

  许修勤向记者算了笔账,“现在我500亩地有200亩地种的‘中麦578’,每亩地收了1200斤左右。200亩就是24万斤,按照现在一斤1.55元的收购价,供销社给的价格比普通小麦高出一毛钱,单是这一块,我就多赚两万多块钱。”许修勤笑着说。

  6月10日,沙窝镇翰林院社区外的金色麦田里,两辆收割机发着“轰隆”声在田中穿梭。麦子一排排被卷进收割机,扬起股股麦秆屑。今年69岁的村民李景印,眯了眯眼睛告诉记者,今年起,他正式“告别”麦收。随后便拍打着浮在身上的麦秆屑,骑着电车朝新家驶去。

  “以前收麦子,全家老小忙活一个多星期。去年搬上新村台后,家里的12亩地流转了出去。种了一辈子地,现在可以歇歇了。”李景印告诉记者,在没搬上新村台前的每季麦收,是全家最“难熬”的日子。

  “每年收麦子,在外开货车的两个儿子都回家帮忙,一耽误就是一星期,12亩麦子也就卖一万多元。但是耽误两个儿子跑一星期车,一人少赚2000多块钱。”李景印说。

  去年3月份,李景印与同村村民一起搬进翰林院社区,住进了175平方米的两层小楼。李景印作了决定:把12亩地流转出去。

  李景印告诉记者,家里的12亩地,按照一亩地800元钱流转给了种植大户,再加上每亩有125元种粮补贴,一年下来固定收入就有11100元,这钱比自己种粮稳当。

  “今年是住进新村台的第一季麦收,但对我来说很有意义。”李景印说,如今不少搬进新村台的村民都琢磨着把土地流转出去。“搬进新家,流转了土地,我们老农民的新生活要起步了。”李景印说,现在他每天在村台上帮着打扫卫生,除除草,做点零活,一月下来有几百元的收入。

  东明县黄河西岸5.8万亩耕地,原先守着黄河浇不上水,现在成为香饽饽。国网菏泽供电公司实施跨黄河架电工程,山东境内单塔高度最高、跨度最长的10千伏线路,结束了黄河西岸农田无电灌溉的历史。长兴集乡毛庄村村民王言雷在黄河的西岸种了1300多亩小麦,他说:“灌溉有了保障,又有良种、良法,每亩增产200多斤。”

[ 责任编辑:王媛媛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10021128783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