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山东频道 > 信息

山东威海:加快推进新时代现代体育强市建设

2022年08月23日 11:54:13 来源: 齐鲁晚报

  8月22日下午,山东省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威海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姜进军,威海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万强,介绍《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现代体育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8月17日,威海市政府印发了《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现体育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意见》提出了2025年、2035年两个阶段性目标。其中,2025年目标与《威海市“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保持一致:到2025年,努力将威海打造成国际休闲运动之都,现代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精致化、特色化、高效化、智慧化水平明显提高,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进一步丰富完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8平方米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达到7‰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9%以上,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达到92.5%以上;竞技体育体制机制更加适应新时代需求,实现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水平提升;体育产业政策体系力争成为全省领头羊,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00亿元,增加值占威海市GDP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加快成为国民经济增长新动能;体育宣传平台丰富拓展,体育文创作品更加繁荣,体育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体育文化传播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体育”发展格局作用更加显著,体育法治建设和监督监管力量进一步增强,防范化解风险体制机制初步健全。

  到2035年,形成政府主导有力、社会规范有序、市场充满活力、人民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公共服务精致完善、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格局,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组织健全、活动丰富、服务优质、群众满意的现代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2平方米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达到10‰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1%以上,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达到92.8%以上;继续巩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第二集团位次,力争实现奥运奖牌零突破;体育产业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国民经济增长新动能;形成旗帜鲜明、内涵丰富、文化繁荣、传播广泛的体育文化建设传播新格局,体育文化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不断提高;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

  在重点任务上,提出建设新时代现代体育强市建设要坚持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传播和体育社会治理“五环”引领、“环环相扣”、协调发展,并突出解决每一环的短板弱项,提出了十大工程:

  实施全民健身补短强基工程。突出解决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短板问题,从制度机制、建设布局、开放运营、维修维护等方面提出要求。重点推进市县两级体育公园、山体公园、口袋公园、全民健身中心、体育服务综合体、健身步道及足球、冰雪等项目运动场地建设,落实居住区体育设施配建、验收要求。同时,对做精做活届次赛事、节庆活动,加快普及大众运动项目、发展时尚运动项目、传承民俗特色项目,促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等提出要求。 

  实施精致体育服务提升工程。主要对体育组织建设、体育指导服务、智慧体育发展提出具体要求。重点开展社会体育俱乐部星级服务品牌创建,指导体育行业协会完善行业规范标准,引导在社区内活动的符合条件的基层体育组织依法向县级行政审批部门申请登记社会组织,推动精致健身服务“六进”。

  实施竞技体育人才突破工程。突出基地建设、项目布局、教练培养、体育科研、体校建设、社会资源等提出具体要求。重点巩固提升重竞技、游泳、自行车等优势项目,培育凸显网球、排球等潜优项目,突破冰雪项目等短板。 

  实施体教深度融合发展工程。聚焦学校体育培养、体育后备人才选拔、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等提出具体要求。重点保证学生掌握1-2项体育技能,逐步提高体育考试分值占比,支持普通学校培养、引进专业体育教师和设置专(兼)职教练岗位,探索实施普通学校之间、普通学校与体校之间体育教师和文化教师交流机制。

  实施体育智造集聚发展工程。针对体育产业集群规划、体育企业科技创新、体育会展推介、优势企业培育等提出具体要求。重点规划建设威海市体育产业园区,鼓励各类园区设置体育产业板块“园中园”,支持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建立体育领域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各类平台,研发碳纤维等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体育产品,培育体育领域“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企业合计至少3个。 

  实施休闲运动强市建设工程。聚焦品牌赛事打造、体育基地争创、水上休闲运动发展等提出具体要求。重点打造体育赛事名城、水上休闲运动之城,支持打造冰雪、乒乓球、棒垒球、水上运动、户外运动等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制定威海市海岸带保护规划,划定海上休闲活动区域,规划建设威海市水上运动中心,统筹帆船游艇码头和公共船坞建设,2035年建成运营固定标准泊位3000个以上、临时泊位500个以上、公共船坞船道5个以上,中心城区37英尺以上帆船游艇保有量达到200条。

  实施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工程。包括体育志愿服务、体育文化载体、体育文化传承、体育精神锤炼、体育道德教育等内容。重点构建体育全媒体传播新格局,支持体育新闻、文学、摄影、音乐、动漫、收藏、微视频、微电影、文创设计等具有体育内涵、时代特色和文化底蕴的体育文化作品创作,鼓励南海新区中国国家乒乓球队历史博物馆、铁人三项主题博物馆等体育博物馆、文化传承中心建设。 

  实施体育交流合作深化工程。重点深化与冰雪等项目交流合作,加大棒垒球、高尔夫、帆船帆板、户外运动等项目交流合作力度,办好中英(威海)武术文化论坛等活动,用好胶东经济圈体育协同发展联盟及足球、网球、国际象棋、帆船、数字体育联盟等平台,共同构建区域体育发展共同体。实施“大体育”协同发展工程。提出加快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体育”发展格局,促进体育与教育、卫生健康、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大数据等各行业深度融合发展。 

  实施体育治理能力提升工程。重点促进体育融入地方立法,加快体育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体系建设,健全体育行业安全制度体系和风险防控机制,妥善处理登山与防火的关系,强化社会体育俱乐部的协同监管。(完)

[ 责任编辑:王媛媛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100711289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