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山东频道 > 信息

山东聊城茌平:“党员试验田”为群众蹚富路

2022年09月06日 17:39:43 来源: 大众日报

  一座挨一座,越走大棚越多。9月2日,记者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冯屯镇业屯新村采访,一块写有“党员试验田”的蓝色明示牌让人眼前一亮。牌子上姓名、大棚数、面积、品种……一应俱全,格外醒目。明示牌的主人是王登华。在茌平区,像王登华这样的“党员试验田”有3000多块,面积4万余亩。

  “试验田作用真不小!业屯新村30多个‘庄稼人’跟着我改了行,全村71座大棚,每年西葫芦能卖700多万元!”高个、平头、黝黑的王登华满满自豪。

  其实,王登华不简单:16岁贩菜,40岁成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葫芦王”,年销售3000多万斤西葫芦,占新发地西葫芦份额五分之一多。

  王登华搞试验田也不容易。6年前,46岁的他带着“葫芦王”的威名回村里建基地,没想到“第一炮”是“哑炮”:全村跑了个遍,200来户没一户答应的。有的缺人手、有的缺技术,更多的怕赔钱:“你是老板,赔了不要紧;俺小户人家,可赔不起。”

  王登华的“遭遇”引起上级领导的深思: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乡亲们不是不想富、不盼富,而是不知道怎么富,能否建个“党员试验田”,蹚出新路,教给乡亲们看、领着乡亲们干、带着乡亲们赚?

  在各级帮扶下,王登华流转20亩地,建起了3个大棚,自此业屯新村有了第一块“党员试验田”。

  王登华卖菜行,种菜却外行。有一次,他“大水漫灌”遇到连阴天,等太阳出来,500多棵西葫芦突然萎蔫。还有一次,一棚西葫芦大面积裂果,请专家来才明白原因:缺硼。

  从第一块“党员试验田”起,王登华屡错屡试,从3座到23座,硬是以60万元“试错成本”,筛选出10多个优势品种,推出起垄种植、滴灌浇水等20多项实用技术,并将每棚纯收入稳定在10万元左右,带动业屯新村及周边100多户乡亲建起200多座大棚。

  2019年起,茌平区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在全区2万余名农村党员中推行“党员试验田”,鼓励党员先行先试;区里连续3年拨出2000余万元贴息贷款,先后帮助近2000名党员建起涵盖蔬菜、畜禽、水产等10多个门类的“党员试验田”。

  茌平区聘请200余名科技特派员担任试验田巡回指导员,将“党员试验田”纳入党员星级管理,与评先树优挂钩。王登华凭实绩,被评为“聊城市优秀共产党员”并晋级“高级农民农艺师”。

  党员“试”在前,乡亲“零风险”。洪屯镇洪屯村党员黄胜林引进“阳光玫瑰”葡萄,2年试验3种砧木,2021年终于迎来大丰收,带起村里48亩“阳光玫瑰”葡萄基地;菜屯镇任庄村党员任吉华创新林下赤松茸“拱棚种植法”,全镇300亩赤松茸因此多采两茬“高价菇”,多卖600多万元。

  “党员试验田”,让党员涨了带富本领。去年10月,菜屯镇周桥村党支部书记张高虎联合6位党支书“闯上海”,硬是将赤松茸头茬菇“拱进”上海,售价每斤18元,比当地高出8元。王登华成立蔬菜种销合作社后,申请了“王老三”外包装国家专利和蔬菜商标,还在省外建起4处生产基地,成为“会卖+会种”的全链“葫芦王”。

  “‘党员试验田’用最小的成本,换来了群众最大效益!”茌平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海蓉表示,推行“党员试验田”以来,全区共推广5000多个新品种9000多项新技术,指导和培训农民60多万人次,培植起葡萄、赤松茸等多个特色产业,为6万余农户蹚出致富路,户均增收5万多元。(完)

[ 责任编辑:王媛媛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1007112898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