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山东频道 > 信息

产业兴 生活富 新图景——护好东平一“湖”水

2022年11月18日 16:57:29 来源: 鲁网

  初见东平湖,就被烟波浩淼,曲溆畅还,鱼翔浅底的生态美景填满眼眸。湖中的渔民们或划舟摇楫,或捕鱼劳作,一派山水田园景象。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竣工以来,奔腾的长江水经过13级泵站来到了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境内的东平湖。出湖后分两路,一路继续向北穿黄河后到德州大屯水库,另一路向东经济南通过胶东输水干线输水到青岛、烟台、威海等胶东地区。一渠碧水润泽着广袤的齐鲁大地,也深深影响着沿线城市的定位发展。

  东平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同时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起调蓄、输水的枢纽,作用至关重要。近年来,东平县狠抓生态建设、做实以湖兴利文章,当地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兴产业抓治理,绘就生活新图景

  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调蓄水库、长江水的再分配控制点,东平湖的水质直接影响到输水水质安全。为了保障清水北流,东线工程东平段相关部门开展退渔还湖、清网净湖、生态治理行动,曾经的沿湖居民生产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很大变化。

  坐落于东平湖畔东侧的东平县老湖镇,这里山承岱宗脉络,水袭汶水风韵,景色秀丽,风景迷人,是北方少有的山水之乡。2019年数据显示,东平清网净湖行动累计腾空水面12万亩,拆除网箱6.7万架、网围8万余亩。渔民上岸后,如何解决沿湖居民的生计?水利部门的帮扶就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

  在老湖镇水利扶贫产业园青岛即发集团华山针织有限公司,张祖英正在做衣服包装。张祖英对记者说道:“之前我们这里都是靠湖捕鱼讨生活,很辛苦。如今有了这个厂子,离家近还不耽误照顾孩子,每个月收入也不少,生活更有奔头了。”青岛即发集团东平负责人钟慎波告诉记者,如今工厂有职工160人,都是老湖镇当地村民,工作时间很灵活。

  水利移民扶贫产业园是在省水利厅派驻老湖镇第一书记帮扶下建设的“两区共建”项目,总投资2亿元,利用拆迁腾空的500亩建设土地分期建设,通过整合政策资金入股、扶持资金建厂、当地注册企业,致力于构建产业、居民、社区利益共同体,使产业园形成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人才集成的产业化集聚发展基地。产业园主要辐射滨湖、水浒、浒源3个社区,引进即发华山针织、丽海网绳加工、吉乐尼工艺品加工等项目,年产值约2亿元,吸纳2000余人就业。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老湖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南水北调东平段另一处投资项目东平新源工具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内,王健厂长告诉记者,这些投资项目不仅让生产制造的产品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还带动了周边兴起了四家同类型企业,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好生态激发经济新活力

  南水北调,不只是调水。走进州城街道汶河湾渔业露天养殖基地,老板顾春雷正在鱼池边指挥工人捕捞鱼苗,一网网活蹦乱跳的小鱼跃入水箱中,场景分外喜人。“这些鱼苗一会儿要送到东平湖里增殖放流,用到的都是咱的本地原生鱼类,青、草、鲢、鳙之类。” 东平汶河湾渔业项目占地300亩,是集种苗繁育、商品鱼养成及新品种、新技术试验推广于一体的渔业发展项目,年培育各种优质鱼苗5000余万尾,各种商品鱼80万斤,产品主要销往北京、天津、济南等城市,年销售额1500多万元,年利润400多万元。

  南水北调工程通过置换超采地下水,实施生态补水等综合措施,使河湖、湿地面积明显扩大,不仅改善了生态,也间接激发了经济新活力。 在优质水体的滋润下,近年来,东平湖周边还涌现多个特色品牌产品,包括国家地理标志斑鸠店大蒜、安山大米、大青虾、红心咸鸭蛋等。同时,泰安市全面推进东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成功打造南水北调东线第一个无人工渔业养殖湖区。

  眼下,在位于东平县戴庙镇内的山东泰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内菌菇长势喜人,不断有成筐的香菇从里往外运,进行分级、称重、打包、装车,运往香菇批发市场进行销售。

  “南水北调对该企业投资2300万元,企业兴建起了智慧化工厂,极大解决了周边村民的就业问题。”东平县戴庙镇企业联合党支部书记宋广东告诉记者,作为一家以菌业研究、食用菌种植与深加工为主的现代化农业企业,泰禾农业日产菌菇散包达2.1万斤,已然初具规模。

  南水北调工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作为国之大策实至名归。而以“绿”为底,碧湖生“金”的东平,也正因这南来之江水,焕发出无穷的活力。(范金鑫)(完)

[ 编辑:张建波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10081129139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