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山东频道 > 信息

济南市市中区:活力品质强区建设开启新篇章

2022年12月27日 11:22:49 来源: 齐鲁晚报

  市中区全景

  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市中教育蓬勃发展。

  乘势而上开新局,砥砺奋进谱新篇。作为省会核心主城区,一年来,济南市市中区发展态势稳步向好,各项工作实现突破提升,正加快向更高层级跃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市中区将不断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提速增效,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品质强区建设新局面。

  拓展新维度

  三大战略重塑发展格局

  战略实施是活力品质强区建设的核心支撑,市中区谋划打造的中央活力区、中央商埠区已经上升为市级战略,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上升为省级战略,这三大战略为市中区打造出特有的发展优势,全力拓展了市中发展“新维度”。

  目前中央活力区已全面起势。坚持“交通、产业、生态、配套”一体打造,片区城市设计方案已完成,核心区征迁有序推进,总投资84亿元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加紧建设,总投资115亿元的中博·领创时代企业总部园、市中国岳城、中海寰宇时代等项目加快推进,中央公园等生态景观蔚然成型,14所学校等服务配套加速施工,全力赋能省会南部、西南部奋力崛起。

  中央商埠区聚力蓄势。坚持重塑空间形态、发展业态、文化生态,济南宾馆完成拆迁,上新街城市更新项目开工建设,中山公园、经四小纬二、万紫巷项目加快征迁,“老商埠核心区—经四路—共青团路—泉城路”高端商贸带初步形成,着力推动形成东有千年古城、西有百年商埠的“东西相融、古城新韵”城市格局。

  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加速成势。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展壮大,会员企业扩充到175家,成立(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基金,山东智能电网技术创新、电能智慧应用技术创新“双中心”落地建设,获评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全省唯一获得双省级战略的产业集群。

  夯实新基础

  拓展空间壮大资源

  市中区坚持把拓展空间、壮大资源作为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的重点,谋划采取了一揽子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为未来发展打下更加坚实基础。

  城市建设蹄疾步稳。市中区持续推进7个片区、18个项目的清零攻坚和14个新片区、26个新项目的征收拆迁,共计完成2274户、62.1万平方米,累计出让土地1624.5亩、122.4亿元。119个区级重点项目加快建设,10个省、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8%、111%;策划储备产业类等项目118个、总投资837亿元,山东未来云谷等12个策划项目实现开工。全面构筑内畅外联的交通体系,青龙山南路、魏华北路等5条道路竣工通车,项目投资拉动作用加快显现。

  乡村振兴有力实施。市中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预计全区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达6.6亿元,电商营业收入达3000万元。创新打造“玉水原乡”等特色旅游品牌,小庄等5个齐鲁样板村和袁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全部竣工,“四好农村路”稳步推进、建设总里程18公里,投资约4557万元在12个村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农村形象面貌进一步提升。

  资源要素高效聚集。市中区持续聚焦“链主企业”进行“延链、补链、强链”,与中交建长三角区域总部、国家管网山东总部等多家头部企业签订战略协议,引进中建国际山东总部、阿里健康山东总部等重点项目228个,1-11月份实际利用外资3.2亿美元。高质量实施“经纬人才”工程,聚焦现代金融等重点产业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入选“青年人才首选山东20强城市”,新引进海内外院士2人,引育国家级人才5人,逐步形成独具市中特色的新时代人才高地。

  迸发新活力

  经济发展提升“含金量”

  市中区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核心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全面提升。

  现代金融质效齐升。坚持传统金融和现代金融并重,与齐鲁银行合作签约并设立齐鲁银行市中分行,联合中泰证券对40余家意向上市企业提供精准指导;抢抓济南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机遇,设立市中数智产业投资等科创基金,新引进济南绿建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等金融类项目21个,前三季度全区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01.4亿元、占全市的24.9%、同比增长8.07%。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坚持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机关、数字政府一体推进,中国铁塔北方数据中心投入使用,新建5G基站793处、累计建成4067处、位列全市第一,获评2022年度济南市千兆城市示范区,山东省确定性网络建设项目等12个项目被评为山东省2022年度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收106.6亿元、同比增长10.9%。

  能源互联集聚壮大。碳电(山东)能源科技、新能源动力电池等20家企业(项目)完成落户,绿色校园分布式光伏试点工程、光伏车棚示范项目等20个应用场景全部打造完成,区域总产值超3200亿元、同比增长20.7%。

  都市工业添薪蓄力。积极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大力推动中国重卡、西门子等龙头工业企业技术研究创新和应用转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5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3家、省级瞪羚企业9家。

  高端商贸加快升级。启动“潮领市中·乐享生活”市中消费季,发放惠民消费券拉动消费3400余万元,以数字经济、IP经济赋能夜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70亿元、同比增长2.3%。全力推进山东国际出海产业园建设,持续深挖“一达通”潜力,1-10月份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89.5亿元。

  展现新面貌

  环境品质提升城市气质

  “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软实力”,带着这样的发展理念,市中区努力以高水平环境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市中区扎实开展“暖企、助企、兴企”行动,区级领导、处级领导包挂联系服务企业,深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探索推行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先行先试“建成即使用”审批模式,“一窗通”办理企业事项1562件,省级以上服务事项“跨域通办”达到444项,营商服务智慧化、多元化、便捷化水平持续提升,市场主体突破12.5万户,市中投资兴业氛围愈加浓厚。

  城市环境进一步提升。多措并举打好蓝天、碧水、青山、净土保卫战,积极推进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1-11月份全区良好以上天数221天、占比66.8%。将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与城市建管工作紧密结合,全域推进垃圾分类和杆线牌匾整治,全面完成海鲜大市场环境改造,加快兴隆公园续建和4处口袋公园建设,实施森林生态修复与保护2000亩、森林抚育6000亩,改造提升10条道路绿化景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提前实现全部清零,水环境质量改善3个考核断面均100%达标,前三季度全市城市管理综合考评位列第一,成功创建国家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实现新增进

  精准施策保障民生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市中区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生保障持续发力。1-11月份市中区民生支出超44.6亿元、占总支出的82.7%,22件民生实事全部落地见效。全面加快2158套安置房和2616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统筹推进10个片区、134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努力让百姓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积极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完成全年任务114.9%。救助保障标准实现动态增长,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995元。积极推进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新建成13处规范化社区养老设施、8处农村幸福院,在75处养老设施设立“银龄管家”。深化集团化办学机制改革,建成10所学校、幼儿园,加速推进城郊学校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被确定为省级未成年人保护试点区,全环境育人改革实验区建设扎实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全市领先,县域中小学综合差异系数全市最优。持续深化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创建,辖区5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医科覆盖率达100%。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改造农家书屋10家,提升图书馆分馆10家,建设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示范点5处。

  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市中区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有序推进,被评为全省基层治理实验区。市中“一网通”平台建设逐步完善,91.3万人、1.51万栋建筑信息、8.19万条单位信息全部录入,为数字化治理打牢坚实基础。科学划分947个基层网格、规范配备861名网格员队伍,巩固完善网格呼叫、值守调度“两大中心”建设,助推基层治理增效升级。

  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面对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面对新发展阶段带来的机遇挑战,市中区作为省会核心主城区,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用实干和奋斗,不断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品质强区建设新局面。

[ 责任编辑:王媛媛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3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