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山东频道 > 信息

2022,山东枣庄力争上游加速崛起

2022年12月30日 17:30:10 来源: 大众日报

  没有一滴汗水会白流;没有一份努力会被辜负。

  回眸2022年,山东枣庄力争上游,纵深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驶上加速崛起快车道。1至11月份,全市15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3项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项增幅位居全省前3位。GDP增幅连续三个季度位居全省前3位,财政收入增幅连续7个月位居全省首位。

  强势崛起,锂电塑成优势

  12月1日,省科技厅公布了第五批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名单,锂电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上榜,由山东吉利欣旺达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牵头建设。据初步统计,今年枣庄锂电产业固定资产投入和产值将实现“双百亿”目标。枣庄锂电产业已经强势崛起,塑成优势。

  在枣庄高新区,枣庄建市以来单体投资最大项目——欣旺达30GWh动力电池项目近百万平方米的厂房已初步建成,工人开始调试机器。在枣庄,今年人们谈得最多的是锂电,干得最多的是锂电,建设全省首位、全国先进锂电产业集聚区的“锂想”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那些挖惯了煤块的粗粝大手也一样能摆弄精细的锂电正负极材料,擦去脸上的煤尘,煤城枣庄正在变身绿色能源新城,北方锂电之都正成为枣庄新的芳名。

  2021年,枣庄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突破攻坚行动,重点培植“6+3”现代产业体系,其中锂电产业是全市首位发展的产业。枣庄推进形成“一个核心基地+三个配套产业区+三个协调发展区”的“1+3+3”锂电产业发展总布局,高起点打造枣庄高新区锂电池及电动车整车集群“核心基地”;高标准打造滕州市锂电隔膜、电解液及储能,薛城区锂电负极材料、锂电池及电解液,台儿庄区锂电正极材料、锂电池及锂电池拆解回收“三个配套产业区”;高品质打造市中区正极材料及电解液,峄城区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控芯片,山亭区新能源汽车装备研发、制造、应用及储能“三个协调发展区”,引导各区(市)锂电产业差异化、协同化发展,形成了“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全域联动”的锂电产业协同发展大格局。

  目前,各区(市)都在围绕市里的规划,找准定位,招引新上锂电项目,产业链条越来越长。江苏金彭集团投资105亿元在枣庄高新区建设新能源电动车及专用车产业园。市中区上市公司泰和科技作为一家水处理企业,结合自身业务开始进军锂电,投资4.7亿元建设年产2万吨碳酸亚乙烯酯项目、1万吨磷酸铁锂高端正极材料项目。位于滕州高科技化工园区的联泓新科总投资9.5亿元建设锂电碳酸酯项目,利用自产的环氧乙烷等产品延伸生产锂电材料碳酸酯,打通了从化工原料到锂电池电解液的产业链条。台儿庄区上市企业丰元化学在年产2500吨磷酸铁锂项目投产后,又大干快上,投资20亿元新上年产4万吨磷酸铁锂项目。

  目前,全市集聚各类锂电企业101家,产品涵盖200多个种类,形成了从锂矿开采加工到电芯制造、PACK组装,再到终端应用、拆解回收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在科技研发端,拥有科研平台24个,获批锂电专利698项;在检验检测端,拥有全国质监系统在锂电领域的国家级法定检验机构,产品不出市即可完成检验。

  谈到枣庄锂电产业发展,不能不提及9月初举办的中国枣庄国际锂电产业展览会,165家锂电企业参展,展出锂电产品2000余种。会上,签约7个过百亿元锂电项目,成立了200亿元的新能源发展基金。办好一次盛会,繁荣一个产业。此次展览会,提升了枣庄锂电产业知名度和话语权。枣庄市委书记陈平表示,展览会要继续办下去,至少要连办3年。

  枣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枣庄锂电产业要实现产值300亿元,力争2025年达到800亿元、2030年达到1500亿元、2035年达到3000亿元。

  项目为王,大干快上

  12月21日上午,全市人民翘首以待的枣庄翼云机场开工建设。状如鸟之双翼的枣庄翼云机场,取名自山亭区最高峰翼云山。机场位于西集镇驻地西南部,距离枣庄市行政中心约20公里。项目批复概算总投资为21.86亿元,定位为国内民用支线机场,兼顾通用航空发展。设计年旅客吞吐量12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000吨;建设一条长2600米、宽45米的跑道和14000平方米航站楼。

  总建筑面积25.3万平方米,汇聚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科技馆、城市规划馆、大剧院等众多文化场馆的市民文化中心开门揖客,成为枣庄文化新地标。

  7月1日,滕州市墨子湖隧道通车。这是枣庄市首条穿湖隧道,道路全长2600米,其中隧道主体工程1751米。

  10月1日,枣庄地标建筑双子星城市广场开业运营。

  11月9日,省政府发布了枣庄庄里抽水蓄能电站工程通告,意味着该工程不日将上马。今年,全市上下争跑,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工程总投资84亿多元,初选装机容量118万千瓦。

  日前,省银监局正式批复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枣庄分行开业申请,填补了全市无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空白。

  “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从市委书记到普通干部,念兹在兹,殚精竭虑是项目。全市上下掀起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热潮。

  枣庄提出,快就是大局。枣庄发展,不快不行,慢不得等不得。快才能缩小差距,跨越赶超。项目建设尤其如此。枣庄始终保持“目标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的定力和韧劲,能干多快干多快。招商引资快,签约落地快,对上争取快,开工建设快,投产达效快。

  天寒地冻,但位于台儿庄经济开发区的创普斯年产18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和12万吨硅碳负极材料项目施工现场却热火朝天。该项目由创普斯(深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5亿元建设,从5月23日接触洽谈,到8月21日动工建设,用时不到3个月。目前,1号厂房正在进行钢结构横梁安装,3号厂房正在基础施工,设备已开始招标。为了便于项目施工,1.4公里长的工业大道北段,只用62天建成通车,变电站等配套工程正在有序施工,计划明年5月份前全面交付使用。客商被重信守诺、精诚服务的“台儿庄效率”打动,达成了追加投资意向,现正在洽谈30万吨钠离子正极材料项目。

  从开工到投产,美生智能制造用了3个月,方得护眼仪用了5个月,威达重工用了6个月,丰元汇能用了7个月……一个又一个“枣庄速度”“枣庄效率”被改写,全市项目建设势如破竹。2022年1至10月份,枣庄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31个,其中50亿元以上17个。

  改革创新,干部落实力提升

  经过3年的努力,今年12月,从北京传来喜讯: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发文,枣庄市以优异成绩成功创建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这为枣庄全面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

  今年,枣庄先后获批建设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千兆城市、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绿色出行城市、全国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中国(枣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滕州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枣庄高新区在全省开发区考核中位居前十位。“国字号”“省字号”的加持,为枣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枣庄市8个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4家企业营收突破百亿元,2个镇跻身全国百强镇行列。枣庄企业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115项、行业标准103项、省级地方标准118项,“枣庄标准”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全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7家。这是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干出来的,拼出来的,创出来的。

  因为长期的资源依赖,枣庄干部或多或少滋生了因循守旧、不求上进的思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舒适区里躺平。陈平表示,越是落后地区,越要突破思维定式,敢于打破常规,勇于挑战自我,把更多不可能变成可能,把更多平凡做到超凡。事业发展关键在人,核心在干部。

  2200多年前,毛遂勇于自荐,脱颖而出。作为毛遂的后人,枣庄人也流淌着敢为人先的热血。新一届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转变干部作风,高标引领,制定了“保十争五奔前三”“保二等争一等”的工作目标,逢旗必夺,单项工作在全省创亮点,整体工作进位次。一切工作向高处攀、与强者比,跳起来摘桃子、架梯子上台阶,干成了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今年,全市接续开展了学党史转作风抓落实和干部思想能力作风建设,“我就是枣庄”的主人翁精神深入人心,凝聚起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和正能量。“领导带头、制度发力”,从市级领导做起,带头包区(市)、包项目、包企业、包信访积案、包安全生产,建立了专班专员推进、公开亮屏监督、“红黄蓝”管理等机制,提升了工作落实力。

  枣庄改革创新发展没有局外人。 人大、政协也主动请缨,投身“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一线,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履职亮屏 靶向监督”,市政协“枣商量”协商议事集纳民意民智。

  2022年被市委、市政府定位为“重点工作提升年”,枣庄对接省“十大创新”,安排部署了“六大提升工程”,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全市正在实施的国家级和省级试点155项。在工业经济、招商引资、创新能力、营商环境、民生福祉、干部作风等六大领域,枣庄推出158项重点改革任务。对重点改革事项实施领导领衔制度,筛选15项重大改革事项由市级领导领衔突破。各区(市)和市直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牵头推进245项省市重点改革任务。

  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建立健全“立法+巡察+督查”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出台实施《枣庄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探索推行“审批不出镇”改革,创新开展“午间不断档·全年不打烊”延时服务,租赁即开工“零增地”审批模式等4个案例被国务院办公厅推广,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跃居全国前列。

  今年5月16日,枣庄发出全省第一张环评批复电子证照,企业在枣庄市申报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的,均可足不出户通过“爱山东”App下载获取电子环评批复,实现从材料申报到取得环评批复的全过程在线办理,由最初的“跑多次”到“跑一次”,直至目前的“一次不跑”“全程网办”“不见面审批”。

  枣庄还在全省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税费同缴”,扫码一次即可缴清相关税费。缴税、交登记费、领证等4个窗口整合为1个综合窗口,实现群众“最多跑一趟”“一窗办结”“税费同缴”“立等领证”。

  9月17日上午,在首次召开的全市营商环境问询会议上,枣庄7名市级领导、2位市党代表、3位市人大代表、3位市政协委员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接连发问,不留情面,问得一些区(市)和市直部门“一把手”脸红冒热汗。

  一项项改革创新举措擦亮了“枣办好”政务服务品牌,让枣庄成为外地客商投资兴业的乐土、市民幸福栖居的家园。

  来不及品尝丰收的喜悦,奋斗者们又踏上新的征程。12月26日召开的枣庄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是全市“重点工作突破年”,“工业强市、产业兴市”要完美收官,努力在更高起点、更多领域、更深层次实现更大突破。GDP增幅保持在全省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进位赶超。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200家,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增幅回归第一方阵,营收过百亿元企业达到6家,营收过亿元工业企业和纳税过千万元企业均达到300家。工业贷款余额突破600亿,专项债、平台公司融资实现“双百亿”目标。省级重点项目数量100个以上,新开工过50亿元项目25个以上。

[ 责任编辑:王媛媛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4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