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山东频道 > 信息

山东东营: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标杆

2021年10月28日 11:19:59 来源: 大众日报

  黄河三角洲历经沧海变化,孕育了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东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保护万里黄河最后一站的生态之美,东营正在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启新的篇章。

  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

  “一廊一脉一堤环、一山两湖三州岛”。10月26日,位于东营市中心城区东南部的天鹅湖蓄滞洪工程现场,红色沥青铺成的马路交叉纵横,串联着几处均匀分布的蓄滞洪区,道路两侧的乔灌木在深秋时节依然葱郁,远处隐隐传来游人的欢声笑语。

  “天鹅湖蓄滞洪工程是解决城市内涝、美化城市环境、打造‘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重要举措。”天鹅湖蓄滞洪工程建设组组长周天奎介绍,该项目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东营生态建设中的一座“里程碑”。

  黄河三角洲拥有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独一无二的宝贵自然财富。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东营有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等5类14型,湿地总面积4580平方公里,湿地率41.58%,约占全省的1/4,谋划并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东营责无旁贷。

  坚持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东营大力实施黄河现行清水沟流路和刁口河流路保护治理、河湖生态连通、生态补水等工程,促进“河-陆-滩-海”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同时,推进实施湿地生态修复、海岸带生态防护、互花米草治理和珍稀濒危鸟类栖息地保护、贝类原种场保护恢复等工程项目,切实维护生态系统健康,不断提高生物多样性。

  近年来,东营市先后与中国科学院等3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合作,成立8家野外监测和科研教学平台,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联合开展湿地修复模式、外来有害物种防治等科研攻关,形成了20余项可复制推广的科研成果。全市累计实施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实施总投资10.8亿元的16个湿地修复项目,累计修复湿地28.2万亩。

  站在全流域的角度推进生态保护,东营正全面开展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全市将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推进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将黄河口国家公园打造成世界陆海统筹型自然保护的典范,以此为引领,全面加强黄河三角洲保护治理工作。

  2018年,东营被评为首批国际湿地城市,2020年又荣膺生态中国湿地保护示范奖。自然保护区鸟类由建区之初的187种增至现在的371种,湿地生物稳定增长,湿地生境总体改善,湿地功能进一步增强。

  陆海统筹,密织防护屏障

  站在东营市垦利区傍海而筑的防潮堤14号闸附近,极目远眺,绵延不绝的翅碱蓬把广袤的滩涂染成红色,飞鸟或翩跹起舞,或惬意漫步。时隔多年,一度消失的翅碱蓬又重新回到了这片湿地上。

  前些年,海水入侵严重,再加上部分海岸带开发利用不合理,作为黄河口湿地“红地毯”美景的翅碱蓬逐年减少。去年,东营启动海洋生态修复项目,防潮堤以东沿海20多公里范围内的养殖池塘被迁出推平,人工引回的“原住民”翅碱蓬正慢慢生长。

  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是一个综合性“课题”,陆海统筹一体保护极为关键。为此,东营将沿海沿黄生态建设作为东营未来规划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市强化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堤防加固、河道整治、防汛设施、防潮体系建设等综合治理,全面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同时,结合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持续推进以森林湿地为主体的沿黄生态长廊建设。

  从2021年起,东营启动沿黄生态长廊建设,决心利用5-10年时间,沿黄河实施造林绿化、补植提升、湿地修复等一系列工程,在黄河两岸形成岸绿、景美、宜居、宜游的生态长廊,打造以森林、湿地为主的沿黄生态长廊。截至目前,全市完成造林8571亩,其中新造林1579亩,林地补植提升6992亩,修复湿地205亩。

  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并重

  近日,广饶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全部完工,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类IV类标准,依托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工程,广饶县实施了中水回用项目,将污水处理厂处理过后的污水用于道路洒扫、车辆冲洗、消防用水,节约了城市水资源。

  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聚力建设美丽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须与污染防治并重。东营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深入实施生态环保和“四减四增”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精准化治气、系统化治水、综合化治土、规范化治废,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2019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东营居全省第一位,2020年省对市综合考核生态环境考核成绩并列全省第一。

  在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过程中,东营坚决做好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结合文章。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科学利用“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生态旅游资源,持续提升“黄河入海、我们回家”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提高黄河入海口的知名度、美誉度,把东营打造成全国知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同时,为了凸显城市特色,东营将黄河、海洋、石油、孙武等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国家方志馆黄河分馆、东营盐文化博物馆、东营电文化体验馆、胜利油田科技馆、广饶孙子文化园,以及全国最大的鸟类专题博物馆——黄河三角洲鸟类博物馆,成为对外讲述“黄河口故事”的一扇扇窗口。

  “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站在全流域谋划入海口,以入海口服务全流域。坚决扛起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责任,努力把黄河三角洲打造成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的重要标杆,打造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志地和示范区,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家战略落地落实。”东营市委书记李宽端说。(贾瑞君 李明 李广寅 钟鹏飞)(完)

[ 编辑:张建波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1007112800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