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山东郓城:科技赋能为粮食提质增量

2022年11月27日 11:34:32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济南11月27日电(秦来玲 赵佳)去年严重秋汛、普遍晚播的不利局面下,今年山东省郓城县示范园夏粮再获丰收这背后是山东省农科院在郓城深度实施“三个突破”战略,打造科技引领型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一个缩影。

    聚焦党建引领

    助推乡村振兴

    山东省农科院与郓城县张营街道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产业规划方面,规划形成“一核、七园、N村”的镇域产业空间结构。

    基于此,张营街道以党建引领促发展,片区示范促振兴为指导,以区域化大党建为抓手,根据片区发展规划,联合仲楼、祝河口、后彭庄等12个党支部,成立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联合党委,打破村庄界限,形成抱团发展新格局。

    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人才是重要力量。张营街道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引进乡村振兴专业人才。

    据介绍,在张营街道后彭庄村建成占地5000平米的基层党校及省农科院乡村人才学院张营分院。积极邀请党校老师、省农科院专家、致富能人等到党校授课,把党校开到了片区家门口,培养发展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党员,培育“土专家”“田秀才”“棚神医”等新型农业人才136名,储备乡村振兴人才力量。

    “我还到省农科院和郓城县共同举办的‘农科·好郓’乡村夜校做客,和专家们一同为郓城粮食产业发展探路。”张营街道刘一村党支部书记陈玉山说道。

    插上“科技之翼”

    守护粮食安全

    郓城县是国家级产粮大县,常年小麦播种面积145亩。

    近年来,郓城县依靠山东省农科院实施的“三个突破”战略,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依托地域特色优势,大力引进山东省农科院小麦主推品种济麦22和鲁原502。

    “济麦22、鲁原502亩产大面积突破700公斤,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济麦44亩产突破650公斤,年增收1.2亿元以上,郓城粮食大获丰收。”郓城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朱以发说。

    粮食产能的提升离不开科技的力量。

    去年,罕见的秋汛导致山东郓城错过最适宜播种期。“大雪即将到访,如果不能开播,又要推迟至少半个月以上,天气和时间不等人。”2021年11月4日,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副研究员樊庆琦盯在示范园,一次次查看深耕后的土壤墒情。

省农科院小麦专家赵振东院士在郓城科技示范园实地进行技术指导。

    经过与朱以发和作物所栽培专家沟通,综合研判,调配拖拉机、双镇压播种一体机,马力全开,终于赶在寒潮来临前完成作业。

    大雪寒潮如期而至。示范田土壤表皮板结,随后组织作物所专家大力实施“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多次赴郓城针对晚播“一根针”“土里捂”进行问诊把脉,形成“郓城县异常气候下麦田管理和种植策略”指导意见。

    克服重重困难,2022年6月,科技示范园专家测产,使用有效技术的麦田每亩42.9万穗,而对照麦田每亩38.6万穗,足足多出近5万穗,增产幅度11.14%,夏粮喜获丰收。

    延伸产业链条

    助力农民增收

    “我们积极探索小麦耕种管收的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希望能够助推郓城县小麦产业从良种、到标准化生产,再到精深加工的产业链全面提升的新业态。”樊庆琦说。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省农科院研发的小麦品种济麦44作为风声正劲的超强筋小麦典型代表,适合生产高档面粉,制作高端食品的优良原材料,它的推广种植可弥补种植品种类型单一的不足,为一二三产融合提供品种基础。

    为助力农民增收,山东省农科院指派专家刘建军挂职随官屯镇王庄村第一村主任,重点扶持兰峰种植合作社,优化合作社石磨面粉的加工工艺,开发了富硒优质的小麦石磨面粉。

    “我们做好制种大县的实施,做好绿色种养循环的示范县建设,扶持一批社会化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加大产业链后端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朱以发对未来的发展信心十足。

    强化科技支撑

    发展创新高地

    不单单是粮油产业链,山东省农科院在畜牧、家禽、果树、葡萄、预制菜等10大产业链进行共同攻关,助力提升郓城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个突破”郓城指挥长张文君现场指导科技示范园建设。

    据山东省农科院“三个突破”郓城指挥长张文君介绍,山东省农科院始终坚持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通过郓城科技示范园“数智化、优质化和品牌化”的创新示范,辐射带动全县域146个新品种、254项新技术的推广,累计应用面积达690万亩。

    通过探索实践“全链条融合、全过程绿色、全环节智慧、全渠道销售”的发展路径,推动了郓城县主导产业全链条转型升级,使得农业特色产业优势更加突显,汇聚起支持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编辑:贾淼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57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