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山东频道 > 信息

“三个突破”在郓城:驻村帮扶兴产业 黄河滩区展新颜

2022年12月17日 17:45:41 来源: 大众网

  虽是寒冬时节,走进郓城县李集镇大杨集村,成片的果园、田园和现代化大棚点缀在大片的麦田中成为抢眼的风景,形成一派生机盎然的美丽乡村景象。

  自2020年6月以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实施“三个突破”战略将郓城确定为三个示范县之一后,该县李集镇大杨集村作为首批包村对象之一。省农科院挂职人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探索省农科院科技引领的“科教兴村”包村模式,以“党建引领”为抓手,积极优化低效益的传统农作物种植体系,逐步发展成为以旅游采摘观光、生态农业等为主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党建引领送产业 建强队伍带好头

  郓城县李集镇大杨集村紧靠黄河滩区,小麦玉米是主要作物,受限于传统农作物经济效益较低的情况,粮食作物的种植逐渐转向种植大户手中,特色产业和经济作物在大杨集村没有得到发展。

  通过党支部联建共建落地人工孵化金蝉种植项目

  省农科院党委将大杨集村确定为院监督审计处帮包村后,第一时间对该村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快速“摸底”,协调专业研究所进行了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种养结合、绿色生态、产业致富、美丽乡村”的“1+1+N+N”农科院科技引领的包村模式。即“第一镇长”、“包村”人员+大杨集村两委+农科院各个研究所、团队、专家+大杨集村各个专业合作社及种养大户的结对帮扶模式,打造一支能干事、干实事、领头干的队伍。制定了“解决农业卡脖子技术”与“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相结合的发展目标,以省农科院监督审计处支部、各研究所科研团队支部和村党支部共建的形式,以“党建引领送产业”的模式推广农业生产中的卡脖子技术、生态循环农业种养结合技术,对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发展乡村产业,探索科技引领型产业振兴的包村模式。

  调研测量花生生长情况

  通过党支部联建共建的方式,协调山东省蚕业研究所特种经济动物昆虫资源党支部利用农科院设立的创新工程项目,指导大杨集村合作社进行人工孵化金蝉种植,带动全村100多亩杨树林和其他果树林养殖金蝉,预计每亩每年可增加收入5000元;通过协调省农科院特色作物资源创新团队党支部与大杨集村党支部进行了党支部联建,特色花生项目在大杨集村黄河滩区落地,不仅为项目的实施积累了科学的数据,也为在当地创新和推广“特色花生+休闲旅游”模式奠定基础。

  提质增效 解决农业产业卡脖子问题

  “多年养鸭臭气熏天被人指着鼻子投诉的局面终于让农科院专家解决了,无味无菌的养鸭方式开启了养鸭的新局面,村里也变干净了。”李集镇广训养鸭基地的许广训说道。

  原来省农科院在李集镇挂职的“第一镇长”张宏宝通过调研发现李集镇养鸭农户较多,不少养殖户采用“土法”养鸭,鸭粪大多用水冲刷,随意排放。不仅气味难闻,影响了村容村貌,还有可能危及临近的黄河水源。加快推进农村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既关系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又关系到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

  经过微生物菌剂处理后的鸭粪水成为玉米的有机肥

  对此,张宏宝积极协调院微生物专家岳寿松,希望通过微生物技术对养殖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再利用。通过反复推敲理轮,多次实验最终用1吨微生物菌液可以处理3000立方的鸭粪,处理后可以直接还田使用。既可解决畜禽粪便污染环境问题,又可作为高品质生物有机菌肥,减少农作物农药化肥使用,增加产量和品质,促进了增收,解决了养殖户们发展的“卡脖子”难题。

  因地制宜 打造黄河滩区特色农业产业

  结合李集镇紧邻黄河的优势,在包村中重点打造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推进黄河流域地区“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农业发展的优势。

  李集镇大杨集村入选首批山东省景区化村庄

  通过提供芦花鸡种苗,养殖黑水虻处理畜禽粪便,成功探索了林下喂养虫子散养生态芦花鸡,生产“虫草鸡蛋”,开发出“农科优品虫草鸡蛋”并已上市,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调研指导立体草莓大棚种植

  在李集镇黄河滩区打造鲁西南高标准猕猴桃示范园,利用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技术和省科技特派员项目对杨集村猕猴桃、秋月梨等果树生长实行全过程管理、全流程指导,特别是果树所专家李国田研究员对猕猴桃生长应对低温冻害方面,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保证了猕猴桃在郓城黄河滩区长势良好、果实优良,成为黄河滩区的“致富果”。果树所魏树伟研究员对种植秋月梨农户手把手传授,在管理中的修剪、刻芽、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大大的促进了果农技术提升,使种植的果品优质增效。

  实地指导猕猴桃种植户

  在大杨集村开展立体草莓大棚种植和立体蘑菇大棚种植。结合作物的生长特性,探索按季节要求筛选出了与草莓生长优势互补的菌菇作物,充分利用草莓架下空间,提高利用率,使大棚内种植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形成观光采摘新业态。

  “今后,我们将继续扎实推进‘三个突破’工作,继续探索凝练‘帮包村模式’,以科技引领乡村产业振兴为指引,充分发挥农科院科研优势,把论文成果写在大地上,努力切实解决更多郓城农业卡脖子难题,为打造乡村振兴科技引领型齐鲁样板作出积极贡献。”省农科院监督审计处处长刘廷利说。

[ 编辑:江昆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15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