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山东频道 > 信息

济宁兖州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致力全面发展

2022年05月18日 15:52:19 来源: 济宁市委网信办

  欣欣向荣的农耕体验区,井井有条的实践训练场……在山东济宁,远近闻名的兖州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眼下迎来了生机勃勃的季节。该基地管理中心从严从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全体教职工进入了紧张有序的复盘、研发和课程推演阶段。

  屡获殊荣,社会各界好评如潮

  济宁市兖州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坐落于古高鱼城旧址,在兖州三中基础上改建而成,占地近150亩,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其中以农事体验为特色的劳动教育基地(端信学田)占地近30亩。基地地理位置优越,活动设计丰富,导学队伍强大,管理制度完善。

  基地内劳动教育实践场景、综合实践活动教室、多功能会议室、多媒体阶梯教室、户外体验式教育活动场地等一应俱全,餐饮及住宿功能完善,可以轻松实现千人规模的住宿与餐饮接待任务,是山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功能相当完善的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接待中心。

  近几年,在兖州区教育局、文旅局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支持下,基地陆续获得“济宁市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山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称号。

  专注新时代综合实践教育

  截至2022年初,基地每年接待中小学生数万人次,全区中小学生均在基地进行了充足、有效的校外实践活动体验,受训学校师生及家长反响良好。对此,兖州三中的张老师颇有感触:“我们全体教职工对实践类教育活动的设计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发挥了自身的优质和特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通过科学系统的设计、巧妙的在综合实践中实现跨学科融合。”

  “孩子们参加校外实践活动,能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看到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感到十分欣慰。”一位在基地参加过实践活动的学生家长说。

  文化传承与文武双修齐头并进

  通过实践教育的形式将非遗文化传承融入国民教育体系,该基地管理团队着力构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的建设。自2021年秋,基地将整栋实验楼升级改造为全新的非遗传承服务中心;与此同时,基地教职工开始走访济宁市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了解非遗传承人的生活状况和技艺主题,邀请传承人入驻基地,并引导他们将非遗技艺以教学形式展示给参与基地实践活动的青少年。

  该基地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培训的同时,也积极响应“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基地课程研发中心的赵老师及其带领的木艺课程研发小组,已围绕青少年智力开发和创意物化的主题,开发了数十套精致的创新启智木玩体系,将“手造”与实践活动完美结合的同时,打造了一条优质“手造”作品的普及和推广之路。

  基地管理团队始终认为,广大青少年的成长,需要身心同步的健康成长,既要通过学习文化知识修心,更要通过加强锻炼强壮体魄,正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因此,军事训练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主要表现形式,始终在基地各类实践活动中占有特殊且重要的地位。

  精益求精,致力于青少年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为做好全日制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延伸及补充工作,该基地将农事体验作为校外劳动教育的主要特色和表现形式,在基地打造的“端信学田”中,劳动教育的课程及活动设计核心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明确劳动目标、制定劳动计划、细化劳动步骤、完善劳动分工、检测劳动成果的方法论。

  “端信学田”有什么来历呢?基地负责人朱老师表示,“兖,端也,信也”,“端信”是一种风气和精神的概括。为了将这种精神与时俱进和发扬光大,“端信学田”应时而生。“学田”以农耕文化教育为主题,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既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学习农事耕作的方法,享受农作物成长的喜悦,珍惜劳动的果实,也让他们在劳动实践中感悟做人的道理。

  目前,该基地以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研发及实施为主要服务方向,同时涵盖国防教育、公共安全教育以及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等青少年群体的校外实践教育项目,共计五大类约60余组实践活动。(李闻)(完)

  

[ 编辑:张建波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6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