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山东频道 > 信息

济宁市中央水污染防治项目申报工作再创佳绩

2022年11月16日 17:43:10 来源: 济宁新闻网

  近日,生态环境部向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初步反馈了2022年度中央水污染防治项目第二批入库情况。济宁市申报的13个项目全部通过部级审核,入库率100%。本次项目入库后,济宁市近两年累计入库项目共30个,连续两年位于全省前列。依托项目支撑,近两年对上争取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达2.5亿元,重要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2.4亿元,资金额度全省第一。资金项目对上争取工作有力推动了济宁市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对促进济宁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重点项目、资金对上争取和项目建设方面,济宁市生态环境局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提高认识,靠前指导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工作要求,大力开展水污染防治项目、资金申报争取工作。市级靠前帮扶,对全市生态环境分局工作人员集中授课培训,现场指导项目谋划;严格项目把关,坚持“问题导向、合理可行、绩效明确、成熟度高”的原则,筛选重点成熟项目集中申报,提高项目入库成功率。

  科学谋划,锚定目标

  此次济宁市申报的项目,以保障南水北调东线水质稳定达标为核心,立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强化流域“治保用”体系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在入湖河流水质保障、河湖水生态环境恢复、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截流净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本次项目申报工作和济宁市重点任务相结合,锚定济宁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提升这一重点任务目标,积极推广“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模式,精准申报配套人工湿地项目。曲阜市第四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净化项目、兖州区颜店新城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项目、泗水县第二污水厂人工湿地等一批污水处理厂配套人工湿地项目成功入库。项目建成后,将保障污水处理厂配套湿地出水主要指标达到地表三类水质要求,实现污水处理厂出水主要指标和地表水考核目标相衔接。

  开拓思路,创新模式

  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落实项目用地是关键。济宁市创新建设模式,一方面利用采煤塌陷地因地制宜建设表流人工湿地,在接纳城市中水的同时,对塌陷区进行生态治理恢复;另一方面,对于建设用地紧张的县(市、区),为减少占用土地指标,济宁市创新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区内绿化用地改造建设潜流型人工湿地,中水就近提升净化的同时又减少了土地占用,实现了生态改善,土地集约的双赢。在项目建设和运维监管方面,济宁市先后印发了《济宁市水质净化工程技术导则》《济宁市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项目绩效评价办法》。市生态环境局每季度对各县(市、区)湿地出水进行监督性监测,绩效考核组现场考核湿地运行成效。制度的建立使得人工湿地项目在建设、运行及绩效评价方面有了政策性指导和规范性约束,人工湿地稳定运行得到了有效保障。

  合理布局,统筹发展

  济宁因水得名,因水而兴,拥有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南四湖,境内河流众多,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做好水的文章,合理布局水污染防治项目,统筹融合城市发展,是济宁市治水的大课题。济宁市采取环保资金作基础,地方投资和社会资本作提升的方式,实现了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1+1>2”的发展模式。在城市近郊,济宁市先后利用环保资金和地方自筹资金建成了洸府河湿地、老运河湿地、十里湖湿地、龙湖湿地、太平湿地、惠河湿地等一批精品环保项目。项目建成后不仅改善了河湖水质,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休闲游憩的场所,成为群众游玩的网红打卡点,社会效益显著。在此基础上,大大增加丰富了济宁市湿地面积和湿生动植物资源。2022年11月5日济宁市正式获授“国际湿地城市”荣誉,成为济宁一张新的重量级名片。重点项目的建设,在改善环境的同时,盘活带动了当地开发,加快了人口流动,城市布局更为合理,大大促进了城市发展。

  下一步,济宁市将继续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加大资金、项目投入和争取力度,深入发掘水污染防治项目效益潜力,系统做好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工作,持续为济宁绿色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创造新成绩。(完)

[ 编辑:贾淼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33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