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山东频道 > 信息

【非凡十年·槐荫巨变】乡村振兴蒸蒸日上 槐荫有颜有品有内涵

2022年09月17日 17:03:59 来源: 槐荫区委宣传部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韭”香传千年,玉清湖畔,村民们正在田间地头收割着绿油油的韭菜,也收获着满满幸福。十年间,从单一农业到农业产业提档升级、乡村文旅全面起势,从乡村各自为战到连珠成串、组团振兴,从落后村貌到如今美丽乡村,文明风尚蔚然成风,一幅幅蒸蒸日上、活力四射的乡村振兴蓝图正在槐荫变为真切。其中变的是农业更绿、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不变的是那寄予黄土地上深厚的“三农”情怀。

  近年来,槐荫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全面推进乡村“五个振兴”,黄河岸边“七星九美十三香”29个村“串珠成链”连片发展,全区集体经济合作社年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超过50万元的54个,占比58.06%。当前,集高效农业、乡村旅游、生态保护功能于一体的乡村特色风貌带沿黄蜿蜒,一幅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槐荫画卷”正徐徐展开。

  打造“金字招牌” 农业产业发展提档升级

  十年前,吴家堡大米是槐荫农业的标签与代名词。如今,吴家堡大米越做越强,随着“槐荫四宝”的强势崛起,槐荫在特色农业发展上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

  种类越来越多,口味越来越好,吃得到新鲜,吃得到特点,更吃得到品质是吴家堡大米近年来的好口碑。2013年,通过农业企业流转、托管3000亩稻田,成功进行第三次稻改。如今,兴沃农业、五洲农业等经营主体流转土地6000余亩,槐荫绿色水稻防控示范区内土地流转率98%。吴家堡大米采用“叠盘暗育”大棚模式机械化育苗,利用太阳能杀虫灯、赤眼蜂灭虫等方式绿色科技种植,稻米收割全程机械化,让稻米从收割到上餐桌“不落地”,24小时内就能吃到新鲜的黄河大米。

  吴家堡大米的品牌之路让槐荫农业发展尝到了甜头,吴家堡大米的特色农业种植是否可以复制,槐荫区给出了答案。

  过去,农民种地“吃饭看天”,大田作物易受市场波动和自然环境影响,加之前期投入大,除去成本收入较低,因此种什么成为了农民的心头难题。为此,槐荫区引进了“富永”系列洋葱,形成了以洋葱为主的农产品出口创汇农业。据了解,槐荫有着优质丰富的水资源,每年4-5月份气温上升,昼夜大温差有效保护了洋葱糖度不流失,因此产出的洋葱品质高、球形好、耐储存,糖分最高能达到12%-13%。20年来,通过农业订单模式,槐荫洋葱远销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年出口量达到了25万吨。

  无独有偶,与吴家堡大米、洋葱并列为槐荫“四宝”的西郊盖韭、吴家堡白莲藕也走上了老百姓的餐桌,赢得了市民的味蕾与口碑。槐荫农产品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近年来,槐荫区着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相继出台了19项农业产业扶持政策,清理整治耕地5000余亩,实现了粮食稳产增收,今年上半年农林牧渔业产值12765万元,同比增加4.1%。全区年收入10万元以上村全覆盖,50万元以上村58.06%。高标准建设“吨粮田”示范方,小麦高产地块亩产达650kg;绿色水稻种植面积达6000亩,《水稻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已逐级报送至农业农村部;大力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9%以上,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8%。

  “七星九美十三香” 美丽乡村让人“记得住乡愁”

  走进槐荫区玉清湖街道大李庄百合种植园,迎面而来的百合花娇俏艳丽,纯白、明黄、淡紫、粉黛交织混搭在一起,组成心形、圆形、数字等多种造型,把大地妆点的五彩斑斓。

  2021年百合园还是一片树林。大李庄村瞅准了食用百合这一根可食、花可赏、经济效益可观的种植作物,先行先试种植了170亩食用百合,开启了百合花海的乡村旅游致富之路。“咱玉清湖生态环境好,可以去玉清湖水库、黄河大坝、睦里闸纳凉。如今,又新增了这个百合园可以赏花,成了济南西郊非常受欢迎打卡地。”前来赏花的游客纷纷表示道。

  错落有致的房舍、干净整洁的道路、勤劳朴素的村民……走进吴家堡街道席家庄村,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整洁干净的街道和停放有序的车辆。“如今村里环境整洁,村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村庄越变越美。但过去可不是这样,我们也一度被生活垃圾堆、柴火堆、建筑材料这‘三大堆’包围。”村党支部书记王道坚说,为此村里下大力气整治村居环境,将主要道路以“两委”成员名字命名,这样既明确了责任,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指着面前的“道坚路”,王道坚介绍道:“村干部包挂道路,对环境卫生负全责,并接受村民的监督,道路‘颜值’和两委‘颜面’由此绑在了一起。”经过一系列整治,村里的卫生死角不复存在,保洁队伍每日对环境检查整治,道路两旁绿树花丛格外养眼。村民们都说,看着自己家园越变越美,打心眼里生出了一份自豪感和荣誉感……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29个村庄一村一特色,统筹连片发展,让槐荫走出了一条“绿色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如今的槐荫油菜花海、四季玫瑰园、莲藕生态园、向日葵园、生态稻田……四季有花、处处有景,油菜花推介会、插秧节、丰收节等大型庆典活动的网络关注度已超过800余万人次。“槐荫区年累计吸引游客30余万人次,为农产品展销、周边群众发展‘三产’提供着广阔空间,热情好客的槐荫人民欢迎天下朋友来游玩。”槐荫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更好扮靓村居容貌,给村民提供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槐荫区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每100户村民配置1名垃圾收集人员,全区93个村居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覆盖率达100%,随着每月一次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示范点分类正确率达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逐步向“市场化运作、减量化处理、资源化利用”转变。同时,槐荫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45个村庄完成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程,实现通村道路硬化率100%、农村公路列养率100%、农村公路生命安防工程覆盖率100%、行政村通公交率100%、县乡路三级及以上道路里程比例100% 、村级物流网点覆盖率100% ,在国务院开展“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检查中,槐荫当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区(县)。

  村居社区是服务群众的最前线,近年来,槐荫区积极抢抓黄河流域重大战略机遇期,全力推动沿黄“七星九美十三香”29个村“串联成珠”,加快推进沿玉符河堤顶路—黄河大坝30公里乡村振兴先行区建设,构建业兴人和美丽乡村。已初步建成5个齐鲁样板村和2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通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村庄风貌大幅提升,被评为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区县,在2次检查评比中均位列前三。目前,槐荫黄河水、长江水、玉符河、小清河“四水融汇”生态优势凸显,大河、大湖、大湿地生态格局已然形成,沿黄生态明珠更加璀璨靓丽。

  既有筋骨肉,更有精气神,文明在乡村岿然成风

  “她对待公公婆婆,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在兴福街道演马村居民眼中,焦爱玲是一位无可挑剔的“好儿媳”。结婚21年来,她悉心照料身患残疾的公婆和大伯,几乎没有享受过几天“清闲日子”,但她并无怨言。“这20多年有时候是挺辛苦的,但是一家人和和睦睦,公公婆婆跟大哥大嫂都认可我,我也觉得越干越有劲。”焦爱玲朴素的话语铿锵有力。在她的影响下,文明礼让、孝老爱亲的新气象在演马蔚然成风。

  “晚上吃完饭,村民大都出来走走,村里有广场舞队、篮球队等,活动很丰富。村民们下下象棋,或者找邻居拉家常,有问题困难也先找村里协调沟通。”党总支书记殷宝祥说,十年的变迁,让村民逐渐向市民转变,“村民不再只是为了生存发愁,现在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追求生活的幸福感。”

  乡村建设,不仅要有“颜值”,更要有“气质”。近些年,槐荫区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引导力,陪塑家风正、村风淳、乡村美的良好社会风尚。开展了村风村训、家风家训、孝老爱亲教育,评选出了一批“出彩人家”树立标杆。扎实推进移风易俗,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挖掘、保护一批民俗风俗和历史文化,提升了村民精神认同。不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成率和活动村庄率均达100%,320余支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开展“五为”志愿服务,区级以上文明村全覆盖。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十年来,槐荫乡村振兴脚步铿锵有力,乡村面貌日新月异,“三农”发展力量磅礴,农业更加优质高效、农村更加美丽宜居、农民更加文明富裕。未来,槐荫区将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按照“125510”发展思路,围绕以“五兴”促“西兴”,奋战“乡村振兴主战场”,全面推进乡村“五个振兴”,不断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奋力谱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槐荫篇章”!(栾中铭 韩宏伟) 

[ 编辑:杨曼妮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1011112901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