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山东频道 > 信息

黄河战略三周年|未来希望之城发展蓝图正变为现实

2022年09月18日 17:37:04 来源: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严格按照《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抢抓机遇、快干实干,高标准推进规划提升、空间整合、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如今的起步区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区域承载力稳步增强、新动能产业不断集聚,未来希望之城蓝图正在大河沿岸变为现实。

  蓝绿空间蓬勃生长

  生态成为起步区鲜明底色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9月13日,晴朗的秋光洒落济南黄河北岸。在济南起步区市民中心南侧的黄河公园,一望无际的油葵花像一块绣满黄花的地毯,一株株迎着阳光绽放笑颜,在翠绿枝叶的映衬下显得分外明丽动人。

  春有油菜花、夏有滨菊,如今秋季到来,油画般大面积的油葵同样躲不过市民敏锐的目光,起步区打造的黄河公园再度成为网红打卡地。

  “这片油葵花海是由济南城市建设集团种植施工的黄河生态廊道防护林及苗圃工程项目一期淤背区农作物,于2022年7月中旬播种的约270亩油葵现进入盛花期,花期可持续至国庆假期结束,沿线两公里盛开的油葵花,成为秋天里最耀眼的一抹色彩。”起步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

  《中共济南市委关于加快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的意见》指出“蓝绿空间占比不低于70%”。作为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唯一实体性新区,济南起步区把黄河沿线生态保护提升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实施生态修复治理、推动黄河绿色生态廊道规划建设。仅2022年上半年,起步区新增绿地面积便达到46万平方米,并基本完成对齐济河、牧马河等骨干河道整治工作。

  如今,起步区范围内,河城一体化发展初见成效。从黄河大堤向北穿过黄河公园便可到达城市展厅,登上市民中心大楼便可观大河之景。市民中心等3座建筑向黄河方向敞开怀抱,拥景入怀,过去工程化、难以接近的黄河,正在向一条充满活力的城市绿色廊道变迁。

  起步区注重产城融合发展,如今作为高新产业集聚区的崔寨组团同样更“靓”起来。穿插组团的水系与绿植交织,水中可见鱼儿嬉游。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南侧,青宁沟支沟水波荡漾,成为横贯该片区的景观廊道。

  蓝绿空间的扩充对起步区发展的增益是毋庸置疑的。2021年,面对30多年来黄河最大秋汛,起步区既见证了黄河之气势,又能平稳度过此次汛情。大天鹅连续多年飞抵鹊山龙湖湿地越冬,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到来;黄河公园美景四季接续、济水路高标准绿化成为靓丽风景线、登鹊山可览大河汹涌……越来越多的地方正成为市民游憩的好去处,起步区的发展变化在口口相传中得到见证。

  “四水四定”贯穿全局

  创新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如何在新区建设的同时不增加生态负担,是起步区一直在探索的重大课题。而把水资源作为建设发展的最大刚性约束,坚决贯彻“四水四定”便是起步区给出的答案。

  在供水上,起步区大桥水厂项目建成后将通过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对污泥的多次沉淀与脱水的处理工艺,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目前,该项目各类单体主体施工过半,计划今年年底建成。

  同时,起步区还开工建设两处污水处理厂,采用先进工艺对污水进行再生利用。目前,崔寨污水处理厂基本完成地下基础施工。

  节水降污理念在项目建设与产业导入环节便早做打算。起步区牢牢把握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3+1”产业方向,坚决摒弃高耗水、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并对辖区存量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

  据统计,2021年起步区成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辖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42家;2022年已成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1家;截至今年6月份,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9.45%,较去年同期提高6.17个百分点。新动能促进经济发展能力逐步增强。

  日前,黄河大道一期项目部分路段实现通车。该道路不仅在建设中采用厂拌热再生等先进施工工艺以减少资源使用量,建成后还可通过雨水回收系统提高雨水利用率。在人行道采用透水路面是起步区探索打造海绵城市的缩影。

  “主被动结合的集成降温系统”“光储直流示范”“海绵城市技术”“地源热泵”……在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相关负责人用一个又一个新技术介绍零碳未来生活社区项目的设计理念。目前该项目设计方案已形成,即将开展全询招标工作,预计明年年底建成使用。

  起步区坚持“每一栋新建建筑都是绿色建筑”,提出“率先建设绿色城市”目标,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低碳建筑,如今达到绿建二星标准的市民中心已投入使用,国际标准底招商产业园内采用被动式技术建造的厂房也已完成验收;零碳智慧产业园正在推进基础设施施工。

  高品质配套陆续投用

  区域承载能力稳步增强

  2021年9月,“万里黄河第一隧”——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通车;2022年1月18日,济南黄河凤凰大桥正式通车;2022年7月5日,济南黄河黄岗路隧道开工……当前,起步区范围内跨河通道越织越密,济南从“大明湖时代”向“黄河时代”阔步迈进,为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起步区强力起势提供了交通支撑。

  进入起步区,如今市政道路逐步串联成网。日前,黄河大道一期项目青银高速至现状国道104,全长约11.5公里的路段,正式建成通车。与黄河蜿蜒同步的黄河大道,正加速成为环抱起步区的交通“大动脉”,自北向南依次串联科技智造片区、会展经济区、体育中心、科创文办中心、总部经济区5处重点片区。

  在黄河大道两侧,崔寨北片区一期市政道路全线贯通,进一步服务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园区。据悉,目前起步区已有约80公里市政道具备通行条件;同时,新启动57公里组团连接道路和56公里园区配套道路建设,其中新能源乘用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4.5公里配套道路已实现通车。

  除了加快路网建设,起步区提前布局的一系列市政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取得成果。起步区比亚迪项目110千伏变电站成功投运,大桥燃气热源厂具备运营条件,国博城配套小学、大桥西安置区配套幼儿园完成建设……

  走进中科新经济科创园银座商业中心,位于一楼的银座超市日前开业运营,不少市民前来参观、购物。“有了银座超市感觉这里有了城市的样子,以后来这里购物也很方便。”济阳区市民郭先生这样说。

  乘电梯至二楼,古色古韵的智慧书吧首先引入眼帘,暗绿的主色调搭配木制书架,500平方米的超大空间可提供咖啡饮品、精品小食、文创产品等,未来将成为园区人才学习、商务、休憩、社交高品质聚集地。此外,智能化、人性化的餐厅也已投入运营,其他各类商业服务也将陆续进驻。

  为保障人才安居,起步区开工建设约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其中崔寨A-6地块项目日前已实现全面封顶。另外,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内国际人才公寓即将迎来首批用户入驻,大桥安置西区一期首批群众将于近期实现回迁。“沉睡”的黄河北正逐渐集聚人气。

  新动能产业迸发活力

  产业发展蓝图正变为现实

  “目前每月产值在2000万元左右,从现在到年底工期已经排满了!”位于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的山东方垠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日前已投入生产,该公司总经理逯兆庆介绍,该公司所生产的桥隧自动化工程特种设备等产品将被应用在海内外的修路架桥等项目,达产后产值将达到6至7亿元。

  目前,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一期项目厂房建设已经完成,多家企业将陆续投入生产。

  前期,起步区布局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多个重点园区,符合“3+1”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相继落地园区中,如今智能制造产业园已有光大照明智慧产业园投产,中科新经济科创园日前进入全面运营阶段。

  目前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已落地3家中科院分支机构,产业化成果竞相涌现。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平台支撑的首台(套)高效新型燃气轮机实现产业化应用。济南中科泛在智能计算研究院打造“医、食、住、行、情”五大未来核心应用场景。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研发的IGBT在线自动检测系统、车载成像式辐射应急检测系统、“通道式伽玛成像仪”等产品已投入应用,X射线精密检测平台和放射性药物转化平台已进入调试阶段。

  园区正依托中科院平台,积极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组建创新创业共同体、打造企业孵化平台、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全力释放科技及产业集聚效应,打造引领起步区新动能和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起步区是一张白纸,当前大量低碳建筑拔地而起,未来将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场景。”济南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颖介绍,该公司作为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的建设主体,未来将在起步区开展氢能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打造氢能应用示范、建设氢能产业生态。目前,由国家电投集团设计研发的氢能大巴已在中科新经济科创园运行。

  同样进展迅速的还有新能源乘用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目前该项目已实现首台设备进场调试,大规模招聘工作正火热开展中。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85万平方米,是截至目前济南起步区招引落地的投资规模最大、示范引领最强的引爆型重大产业项目,全部建成后用工量超2万人,年产值400亿元。

  而在崔寨组团北部的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内,京东(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积极开展科技型企业孵化工作,已集聚上下游企业近400家。过去大片的农田如今建成连片的精致的小微企业厂房,以及京东亚洲一号仓,数字经济在这片土地上蓬勃生长。

[ 责任编辑:秦来玲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