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山东频道 > 信息

山东聊城:一节倾全城 家国情怀浓

2021年10月25日 14:27:31 来源: 聊城市文旅局

  这个秋天,让山东聊城“潮”起来的,远不止穿城河与城中湖带给这座城市的温润,也远不止连续的降雨带给这座城市的浸润,在很大程度上还因为这座城市连续举办了一个多月的“金秋音乐节”。

  贯穿“家国情”

  聊城市委宣传部、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把“2021年聊城市金秋音乐节”的主题确定为“金秋悦水城 同抒家国情”,在34场演出中,均贯穿了“家国情”这一主线,“唱祖国 爱家乡”成为聊城金秋音乐节的主旋律。无论是开幕式综艺节目的歌伴舞《江北水城我可爱的家乡》《运河情思》、舞蹈《运河号子》,抑或是10月10日的唢呐独奏《正月十五闹雪灯》、谷山调《去任留犊》、蛤蟆嗡小戏《摆渡》,还是闭幕式颁奖晚会上的快书《祖国颂 家乡赞》等节目,无不渗透着浓浓的家国情怀。其中,戏曲专场声情并茂、精彩绝伦;杂技专场惊险刺激、妙趣横生。尤其是中秋专场——听琴赏月、国庆专场——京剧红色经典,让人沉浸在阖家团圆、家国同构的情愫中。

  “激活”一座城

  聊城市民王山是金秋音乐节的老观众,几乎每场都到现场观看。“我和老伴平时遛遛弯,散散步,没想到正赶上搞了个音乐节,还有椅子能坐下欣赏,真是服务到家了。”10月10日,正在遛弯的王山先生一边说,一边伸了个大拇指。

  聊城市民李中说:“我是个老戏迷了,哪里有戏就爱去看,没想到在家门口就看到了高水平的演出,这些个院团都演得不错,我最喜欢阳谷民营剧团演的豫剧《清风亭》,演得真好!希望咱政府继续搞下去,老百姓都愿意看。”

  “金秋音乐节,很多观众每场必到,看也看不够。”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刘西政表示,还有很多观众在每场演出结束后跑到后台去询问工作人员:明天还有吗?明天演什么啊?什么时候有戏曲啊?那天下雨,京剧《沙家浜》刚演了两幕就停了,啥时候补上啊?从市民观看节目的热情足以看出,他们从每一场节目中找到了真切的家国情怀,找到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中华水上古城的“多彩非遗 乐游古城”庆双节非遗系列、山陕会馆庙会、古城博物馆探秘寻宝、“遇见那时的你”汉服古城游园秀、“自驾一座城 旅居一座城”之发现聊城等活动,如众星捧月,在炫目的灯光、激情的说唱、高亢的吹奏和明快的鼓点衬托下,金秋音乐节一改聊城庄重淳朴的传统形象和厚重的历史感,让这座古城顿时焕发出四溢的激情和活力。

  “柔软”一座城

  谈及刚刚落幕的聊城金秋音乐节,聊城市艺术馆原馆长邱方军说,从2002年的文化旅游节,到后来的合唱节、水文化节,金秋音乐节延续了聊城人20年办节的优秀基因,通过一个多月的演出,对聊城观众的文明程度、文化层次是一个很好的培养,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市民的素质。

  如何看待金秋音乐节,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江涛有自己的见解。她表示,金秋音乐节坚持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高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旋律,是聊城近年来持续时间最长、参演人员最多、演出规模最大的一次文艺活动。它既是对聊城文化艺术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也推动了聊城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最重要的是,在满足百姓文化需求方面,金秋音乐节是一项看得见的举措。原计划音乐节10月13日结束,但市民观看节目的热情不减,强烈要求再加演一周。尽管如此,市民观众仍依依不舍。无疑,金秋音乐节可称得上“柔软一座城,润泽一座城”。(陈金路 刘宪鹏)(完)

[ 编辑:张建波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92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