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山东频道 > 信息

山东茌平: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先行先试”找新路

2022年01月15日 14:32:56 来源: 大众日报

  2021年12月22日,在聊城市茌平区冯屯镇薛东村菜农王成金的大棚里,一筐筐绿油油的芹菜让王成金忙个不停。“这一年芹菜价格不错,挣个七八万元不成问题。”看着棚内所剩不多的芹菜,王成金表示自己大棚里的芹菜不愁卖。

  50多岁的王成金是村里的葡萄种植户,为在葡萄休棚期再增加一份收入,王成金再次走进村里的“试验田”,挑选了适合接茬种植的芹菜。“村里的新‘试验田’里有白菜、芹菜、菠菜、油菜等多种菜品。每种菜品生长习性、种植技术、当期市场销售情况,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成员都清清楚楚。”王成金说。

  王成金口中的“试验田”,是村里2020年新建的70亩蔬菜大棚。在前往大棚的路上,薛东村党支部书记王正亮向记者介绍“试验田”的由来。原来,薛东村曾是当地有名的散乱村。2017年,在外经商多年的王正亮临危受命,回村代理村党支部书记。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薛东村调整了原本散乱的村“两委”班子,整顿了村民私抢乱占现象。接下来,如何发展成为摆在王正亮面前的难题。

  “村里有种瓜果的传统,可因为前几年村内混乱,有干劲的年轻人都选择了外出务工,村里的老品种渐渐没了市场。想从头让村民把瓜果再‘拾’起来,得靠真本事。”王正亮说,为了闯出一条“致富路”,薛东村于2018年成立党支部领办的郝家庙果蔬种植合作社,流转35亩地建“试验田”,在村民眼皮子底下试对错。“我们合作社成员负责选品种找技术跑市场,村民也都跟着。”

  王正亮告诉记者,薛东村的底气来自区里先行先试激励机制。为进一步挖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民致富作用,茌平区从组织、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抽调30多名业务骨干,组建6个“提升助力”专班,整合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政策,鼓励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先行先试建“试验田”,寻找“一村一业”产业振兴之路,因地制宜发展村级产业。

  “区财政从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中拿出30万元,作为薛东村集体股份,帮助合作社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镇上也把‘试验田’纳入新一轮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使其‘田成方、渠相通、旱能浇、涝能排’。镇上还多次组织村干部和村民到寿光、莱西等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王正亮说,正是有了上级的关心支持,以葡萄为代表的瓜果种植很快便从“试验田”走进了百姓家。“有了好政策,我们新建的‘试验田’来得更直接,村民选得更自信。”王正亮说,目前,70亩“试验田”收入已超60万元。王成金等5位村民也跟着合作社小赚了一把。

  “做什么事情都要求万无一失,干不出什么新事业。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党员干部‘闯’的精神、‘冒’的干劲保驾护航。”茌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许洪强介绍:“干部先干一步,群众少走弯路。在国家政策倡导的前提下,我们鼓励在试错中找新路子。”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茌平区把“推动乡村振兴,做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农村党支部评星定级的加分项,根据合作社业绩,分别对领办的党支部和村干部进行正向激励,让干得好的党支部和干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同时,区里还把干部在推进产业发展中处于公心、民主决策基础上的探索创新,纳入容错纠错和澄清保护机制,鼓励干部放开胆子去闯。

  一时间,“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越来越多。洪屯镇洪屯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尝试葡萄种植,2年换了3个品种的砧木,2021年终于迎来大丰收,带动村里建起48亩高品质葡萄种植基地;菜屯镇成立新村联社,凭借当地丰富的木屑资源尝试种植350亩赤松茸,不仅拉长了原有的木业加工产业链条,还带动千名农民致富。截至目前,茌平区已有32个村进行了先行先试种植试验,形成葡萄、猕猴桃、赤松茸、羊肚菌、火龙果、水果玉米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3000余亩,亩产效益均突破万元,全区“三品一标”农产品增至195个,“一村一品”示范村达到50个。(孙亚飞 刘明明)

[ 责任编辑:秦来玲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65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