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山东频道 > 信息

聊城位山湿地公园成长记:沉沙池变绿洲

2022年11月11日 08:34:52 来源: 聊城市委网信办

  滔滔黄河水,奔涌向东去。对于北方缺水城市来说,泥沙含量高的黄河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才能利用好?建设沉沙池就是解决方法之一。

  在山东省聊城市,位山灌区是全国第五大灌区、黄河流域第二大灌区、山东省内最大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40万亩,始建于1958年。该灌区地处黄河北岸,涉及聊城高新区顾官屯镇、度假区于集镇、阳谷县七级镇和东阿县刘集镇、姜楼镇等四县(区)五乡镇。

  半个多世纪以来,该灌区引黄事业蓬勃发展,是全市农业、工业、城市生态水系以及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支撑,为聊城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承担着引黄济津、引黄入冀补淀跨区域调水的重要任务,多年来向天津、河北地区供水近200亿立方米。

  然而,“引黄必引沙”,引黄在造福位山灌区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让沉沙池区遭受着泥沙的困扰。据悉,每年有近几十万吨、上百万吨泥沙堆积,导致沉沙池区土地次生沙化失调,形成风沙和区域性贫困。

  “一天进嘴二两土,白天不够夜里补。”这是顾官屯镇过去流传的一句顺口溜。由于沉沙池长期输水沉沙清淤弃土,造成池区生态脆弱、土地贫瘠、基础设施落后,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冬春之际,沙尘滚滚、睁不开眼、张不开嘴、揭不开锅,成为当时村民们真实的生活写照。

  为有效破解难题,聊城市实施“政策性主导、社会多元化融资、产业市场化运作、突出水文化特色”的生态治理模式,确定黄河滩区(沉沙池区)为扶贫开发重点项目,重点改善沉沙池周边生态环境、发展池区湿地观光旅游,充分利用“水、林、沙”等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使昔日的沉沙池实现了从“遍地流沙”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蜕变,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典型。

  工作中,聊城市委、市政府另辟蹊径解难题,将沉沙池生态改善与扶贫攻坚巧妙结合起来。2016年7月,位山湿地公园被确定为旅游扶贫开发项目,努力将沉沙池打造成为一个以沉沙输水、游览观光为主要功能,兼有娱乐运动、科教启智功能,对周边地区游客具有较高吸引力的特色生态景区。

  黄河位山湿地公园建成以后,改善了池区周边百姓被沙土困扰的问题,形成了集防风固沙、护堤、文化旅游和绿化美化于一体的生态廊道,也走出了一条治理沉沙的新路径。另一方面,公园的用工、维护能有效改善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

  “之前这里还是黄沙遍天,现在已成了碧树绿波,变化实在太大了。”位山灌区工作人员介绍说,如今的湿地公园,植被郁郁葱葱、水鸟嬉戏、水面微波荡漾,风光怡人,风沙漫天的景象早已不见。通过配套建设接待中心、餐饮中心、水上码头、滨水广场、风车栈道等旅游服务设施,池区内形成了以“位山沉沙池公园”为中心的连片景区。

  另外,当地还针对池区土地含沙量高的特性,科学选择适合土质且成活率较高的景观林木和经济林木,建设了90亩油菜片区、150亩樱桃片区、80亩油桃片区等示范园区,开办采摘节,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带动形成连片效应,促进农业增产增收,让广大群众尝到了更多甜头。

  随着旅游项目不断扩展完善,位山湿地公园周边农家乐、民宿等产业规模化、集群式发展,也让当地更多群众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完)

[ 编辑:张建波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1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