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山东频道 > 信息

向海而生 日照东岸巨港出

2022年05月21日 11:26:19 来源: 日照日报

  时光无言,却能绘就最恢宏的史诗。

  在“日照东岸巨港出”这部史诗里,不仅有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的宏大叙事,更有日照人民以顾全大局的博大胸怀支援港口建设,日照港影响城市进程、回报社会,改写无数人命运的感人故事,港口与城市共生共荣共成长,共同演绎着山东港口日照港建港40周年的华丽篇章。

  支援建港 有一种信念叫“顾全大局”

  一座城市的发展历程中,总有一些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

  1978年3月,山东组织600多人的勘测队伍,对日照百公里海岸线进行勘测。1980年3月,原国家计委批复港口设计任务书,同意石臼港建设煤码头一期工程2个10万吨级泊位。”虽然已经过去了40多年,但提起当年石臼港的争引工作,曾任支港领导小组成员和日照县副县长的王家政却记忆清晰。

  4月7日上午,在一间阳光温暖的屋子里,伴随着书香,老人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王家政用“意义重大”道出了切身感受:“港口建设是‘六五’计划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又是石臼港迈向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基础工程,因此在前期的路段勘察、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方面,日照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

  “宁背石头爬山,不搞征地拆迁”,有人曾用这句话来形容征地、拆迁这项工作的难度,而国家给日照的这张“考卷”,难度系数前所未有。

  石臼港煤码头工程征地4100多亩、海带田和捕鱼行地1000多亩,拆迁22个单位和16户居民的4万多平方米的建筑物,搬动了百余万吨物资,而这些仅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创造这一拆迁奇迹的,是像战争年代踊跃支前那样支援港口建设的日照人民!

  石臼镇区有13个自然村,15000多口人。他们的百分之八十的土地和百分之三十五的养殖、捕鱼水面被征用。作为地地道道的渔民,离开世代经营的渔场,他们的内心更多的是眷恋与不舍。

  石臼七村的修船厂年产值40多万元,是全村的“摇钱树”,而建港的作业码头正巧设计在这个厂址上。还有一个村,建港工程一下子征用了他们25海里长的行地,许多老渔民望着渔场方向热泪盈眶。但村民们最后全都忍痛割爱:“别说国家还给咱们赔偿,就是啥也不给咱也得搬!”

  “先国后家,不给国家出难题!”这就是石臼镇人交给国家的无私答案。

  “建港开始后,用料高峰时每天有600辆拖拉机运送沙、石。全县直接投入支港的劳力有5000多人。从1982年2月到1983年5月,全县为建港采集石料42万立方、石子15万立方、沙子35万立方、砖3000万块。”这是市档案馆记载的一组数据。

  时任县民政局秘书、副局长的辛崇法拿着这些沉甸甸的资料,激动地说:“没错,当时有报道说,如果把这些材料一立方一立方地排起来,比从石臼港到济南,再从济南到北京的路程还长,这些数字真的是勤劳的日照人民用一钎一锤、一镐一锨创造出来的!”

  1982年春节前夕,引堤急需 1000立方米大块石。可当时大雪封山、滴水成冰,石工们能上山打石吗?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带着这个难题来到丝山公社。没想到,公社领导马上组织起10个采石场的石工、36辆拖拉机扫雪开路上了山。当时气温零下十几度,石工们的双手连冻加震,出了一道道血口子,但没有一个人下山。

  打石难运输更难。按工程要求打出的块石,小的300斤,大的800斤,没有装卸机械,他们就用人力抬。13公里的路被风雪盖住了,沿途群众就扫雪垫沙,为运石拖拉机开道。这年春节,丝山上炮声隆隆,公路上车轮滚滚,他们在远处一片片贺岁的鞭炮声中把1000方大块石按时送到了工地。

  时间可以抚平一切,但有些深入骨髓的记忆却历久弥新。“每每想起石臼大地,陆上车轮滚滚、海上千船竞发,砂子、砖瓦石块源源不断运到建港工地的情景,我都会眼中含泪,日照人民是好样的!”辛崇法说这话时,眼角泪珠闪动。

  建港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14人次来港视察,各级领导的关爱化为了加快建设港口的澎湃动能,一座巨港于日照东岸喷薄而出。

  港城联动 有一种发展叫“共生共荣”

  “从长远看,日照的前景非常可期,所以我们在考虑港口规划建设的时候,是从一个城市的角度来思考的。”说这话的是时任石臼港务局局长刘炳寅。随着这位“第一任局长”的娓娓道来,日照港的发展卷轴逐渐清晰———

  1982年2月17日,石臼港煤码头主体工程开工。12月27日,港口沉箱出运下水获得成功,该港启用的新工艺开创了我国港口工程施工的先河,震动中外。

  1985年,煤码头建成。同年,县级日照市在建港指挥部挂牌,开启了港城同频共振、共同成长的奋斗征程。

  1986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石臼港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港口,石臼港自此正式嵌入共和国版图。

  1986年10月,利用第一期煤码头工程节余款中的1800万元资金,建设了第一个万吨级杂货码头。

  在1989年,石臼港吞吐量跃居全国沿海港口第十,成为全国第二大煤炭输出港。同年,日照升格为地级市。

  此后,日照港加快木片码头建设,石臼港区西区开发建设全面起步。1991年到2000年间,新建成码头泊位15个,新增通过能力1283万吨。

  港口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开展多元化经营,初步发展起港湾工程、房产开发、酒店旅游等多元产业,投资建设道路、厂房、商店,成立公安、学校、医院等,拉起了城市最初的框架,“石臼所”、“黄海一路”,成为当时最繁华的区域。

  2002年,日照港由山东省和交通部双重领导下放日照市管理,成为日照市龙头企业。第二年的5月18日,原日照港与岚山港企业部分联合重组,成立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

  从此,日照港成为了日照市最大、最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港口立市”作为“城市高度”被列为全市发展战略,发挥港口的“龙头带动作用”成为了历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港口调整总体规划,港口岸线延长了近3倍,总体能力扩大了6倍,进一步拓宽了港口的发展空间。

  2005年,日照港石臼港区全线贯通,突破了制约港口发展的瓶颈,实现了开港20年的贯通之梦。

  2021年11月,日照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是山东省唯一“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对很多日照人而言,港口不仅关乎城市发展,大时代的背后,更是无数个体命运的改变。

  家住日照港第一生活区的张守路今年56岁,是一名地道的“老石臼人”。1984年,18岁的张守路参加了日照建港指挥部的招工,和周边拆迁村的四五百号青年一起通过考试,成为了日照港建设的一份子。

  “虽然土地被征用了,但我们因此成为港口工人,港口成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港湾、实现价值的平台。”就是这份既感恩又自豪的心理,让他决心把唯一的女儿培养成为接班人。

  如今,张守路的女儿张瑶已经成为一名港口取料机的司机,父女俩因工作关系经常见不着面,但他们骨子里那份对港口的热爱日月可鉴。

  像这样一家几代人奋战在港口一线的普通家庭,在日照还有很多。他们亲身经历和目睹了日照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他们相互依存、彼此成就,为“日照东岸巨港出”的华丽篇章铺陈浓郁的史诗底色。

  回报社会有一种责任叫“国企担当”

  因港设市、依港而兴,港城联动、互促共荣,是日照发展最鲜明的特点。

  日照港为城市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日照市也为港口的跨越发展助力腾飞。在同频共振、共融共生的发展历程中,日照港一直把反哺城市、回报社会当作一种使命,贯穿始终。

  尤其是2019年8月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以来,日照港站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依托更优质的资源,为“港兴则城兴、港强则城强”写下新的篇章。

  2020年,日照港坚持“三个更加”“三个满意”,持续带动全市钢铁、汽车及零部件、浆纸等产业发展,全市临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利润、利税比重都在80%以上。其中,钢铁产能占山东省一半以上,粮油加工能力占全省的1/4,木浆产能占全国的1/5。

  2021年,日照港新开内外贸航线13条,“照蓉欧”班列运营244列,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实现外贸进出口值近4000亿元,带动日照市外贸进出口值达1165.7亿元。

  推进“东煤南移”,实施“退港还海,还海于民”,确保“东煤南移”工程“15年领先30年不落后”,山东港口日照港新一届领导班子将投资规模从35亿元提升到50亿元以上,从令人却步的煤堆场到游客流连忘返的城市“金腰带”,走出了一条港口转型升级的崭新之路。由此,“港口蓝”成为全国沿海港口独一无二的靓丽名片。

  日照港不但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更与这座城市“共融共生”。把历史的镜头拉长,捕捉港口与城市互动的温暖瞬间,件件桩桩,点点滴滴,遍撒港城。

  自2014年至今,日照港积极响应日照市委、市政府号召,连续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书记到包联村党组织任职,开展帮扶工作。在满堂峪村创新开展了“支部+合作社”模式,提升村民收入水平;在姚家沟村开展“弘扬公心”专项行动,对村容村貌进行整治,等等。

  通过“春蕾工程”,为贫困山村失学女童捐款捐物,帮助贫困女童重返学堂,积极参加山东港口“希望小屋”活动,组织“走进小屋送温暖”“走出小屋看世界”“希望小屋云牵手”等,实现从“小屋焕新”到“精神焕新”的转变。

  在疫情防控最前线,也有港口人坚守的身影。

  2020年2月,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危急的时刻,日照港口医院医生陈兵主动请缨,作为日照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奔赴武汉。在方舱的30多天里,陈兵以生命守护生命,参与救治了599位患者,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新时代最美逆行者”、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021年10月,五莲疫情突发。日照港义不容辞扛起防疫职责,立即启用日照港口医院新医技病房楼,从接到通知到距离使用只用了18个小时。当天晚上,整个医技病房楼灯火通明,百余人彻夜未眠,160张崭新病床从河北运输到位,100间隔离病房设施全部配备齐全。

  40年风雨同舟,40年携手共进,港城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港城联动、互促共荣,共同谱写了港城共荣的辉煌篇章。

[ 编辑:江昆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1001112867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