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2月17日电(张晓琪)普通的大米、小米、红豆、高粱等五谷杂粮,在同样普通的瓷盘、木板上开花、结果,成就一幅幅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粮食画作,这便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东明粮画。
东明粮画,当地亦称“福籽绘”,起源于古代的五谷祭祀活动,迄今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东明粮画主要借用粮食、草菜籽、花种等颗粒的自然形状和颜色,经过防腐、防虫处理后,加之染、切、拼、粘、排、雕等工艺,创作而成的民间传统工艺画,现在的传承人是东明县武胜桥镇韩楼村40岁的韩国瑞。
东明粮画从原材料上分,可分为三种,一是原色粮画,二是染色粮画,三是混合色粮画。而粮画如果从题材上分,就跟我们绘画艺术分类差不多,有水墨、西洋油画、粉彩等等。韩国瑞打小就跟随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姥姥学习粮画,耳濡目染,促使他一生与粮画深深结缘。
目前,韩国瑞收集的各类籽、种等品种,超过200种,他对每个品种都了如指掌。像这种草籽,是我们让老人在放羊的时候,在田间地头边放羊边采集,因为在市场上买不到。还有一种呢,像这种红玉米很少见吧,用这种红玉米做的粮画梅花特别漂亮,很有质感,还有立体感。
多年来,韩国瑞对粮画的传承创新孜孜不倦,原材料越来越广,题材越来越宽,手法越来越丰富。2016年,东明粮画成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韩国瑞也成为代表性传承人。东明粮画接地气,有文化温度、时代力度和历史厚度,承载的、传承的是民族艺术的乡愁。
出品人:刘健 钱彤
监制:周红军
制片:朱永磊 郝桂尧
统筹:邱小敏 吕放
策划:李由
执行策划:李海韵 张晓琪
编导:李海韵 丁宇飞
摄像/剪辑:张晓琪 李长城 刘坤刚
包装:王睿瑶 陈正
鸣谢: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