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泉城"大客厅"改造提升助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

2021年11月15日 15:27:10 |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11月7日,济南迎来极端恶劣天气,全市范围普降暴雪。当一些人还沉浸在欣赏雪后美景的喜悦中时,泉城广场的“大管家们”却变得异常忙碌,清雪行动自凌晨拉开序幕。

  泉城广场是济南的地标性建筑,是市民眼中的城市“大客厅”。(本报记者崔健摄)

  “我们提前做好了预案,大家看到下雪后,也都自发返岗,第一时间启动清雪工作。”泉城广场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主任马中同告诉记者,一方面,他们配合历下环卫部门,及时清扫积雪,确保主干道通行安全;另一方面,增加巡查频次,防止出现因降雪带来的安全隐患。

  及时清理积雪是管理中心精细化“照顾”广场的缩影。

  “雪后的‘大客厅’别有一番风味,肯定有不少市民想来看看,我们得保证大家的安全。”马中同说,泉城广场是城市的脸面,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了形象,让“大客厅”干净、漂亮、安全地迎接八方来客,是管理中心每位工作人员的使命。经过所有人没日没夜的清扫,泉城广场很快恢复到降雪前的模样。

  泉标颜值显著提升。

  迅速、及时地把泉城广场积雪清理干净,只是管理中心精细化“照顾”广场的一个缩影。为让22岁的城市“大客厅”焕发新光彩,今年,管理中心陆续开展了泉标刷新、浮雕清洗、亮化改造、路面修补、管路更新、屋面防水、喷泉维护、绿化提升和环卫保洁九大项工程,实现了其颜值和内涵的双提升,为济南高质量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A 泉标“美容”浮雕“祛斑”

  细节改造带来“颜值”显著提升

  “泉标粉刷和浮雕清洗难度最大。”负责这两项工程的管理中心工作人员陶瑞告诉记者,泉标是全钢铁构造,虽然建造时已经采用了最先进的工艺和材料,但经过20多年的风吹日晒,难免变得“脆弱”,一些焊接处因长期潮湿泛出了绿碱,如果只粉刷很快就会再次锈蚀。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泉标形象,施工人员首先将35个严重锈蚀的地方切除,然后焊接上新的钢板,再进行打磨、喷砂、刷漆。“打磨环节用结构胶代替了腻子,最大程度避免裂缝等问题的出现。”

  文化长廊已清洗浮雕(左)和未清洗浮雕(右)对比。

  与泉标一样被“美容”的,还有广场的17处浮雕。陶瑞介绍,位于文化长廊、广场中部和西口的浮雕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积尘、返锈、泛碱,看起来就像人脸上长了斑,特别影响观感。

  浮雕一直没有进行深度清洗,是因为这项工作需要极强的专业性和精细度,实施难度非常大,但对视广场如家的“泉广人”来说,“长斑”的浮雕始终是块心病。为了找到适合的清洗方法,陶瑞和同事们考察了五六家公司,尝试了10余种药剂,才有了干这个活儿的底气。

  “要先将表面擦拭干净,然后一点点刷清洁剂、除锈剂,最后用清水冲洗。”施工人员告诉记者,施工不能选大风天,否则除锈剂会被刮到地面和墙面上,药剂配比也要合适,既不伤害浮雕还能洗干净锈渍。“《泉城揽胜》清洗难度最大,底座和浮雕本身是两种材质,为了不伤底座,清洗时还要用岩棉将多余药剂及时吸走。”

  如今,两大“美容”工程都已顺利完工,广场的颜值也得到了显著提升。陶瑞说,每每听到市民感慨泉标精神了、浮雕变样了,心里都美滋滋的,就像是在夸自己家漂亮一样高兴。

  B 喷泉“体检”泉标“添彩”

  灵动地面灯光秀引市民游客争相打卡

  泉城广场是济南人的脸面,任何一个部位的改造提升都意义重大,都得有“绣花”精神,作为重头戏的音乐喷泉自然也不例外,每年两次例行养护,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从不马虎,始终认真对待。

  工作人员正在修理路灯。

  “喷泉是广场最值钱的‘家电’,运行至今已经22年,设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破损,全部更换需要巨大投入,实现起来太难,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维护上下足功夫。”管理中心物业部管理人员潘平说,每年都会在“五一”与“十一”前夕对喷泉进行清理维护,一方面对设备进行全面体检,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另一方面全面清理泉池、灯以及喷泉口的水垢、杂物。

  “工作量非常大,1800立方米水量的蓄水池要清理到没有‘水渍’、完全见底,大、小金属荷花要清理到重现闪亮的金属光泽,这些硬杠杠都是为了给市民和游客们呈现焕然一新的喷泉,让它成为名副其实的泉城靓丽的风景线。”潘平说,除了定期“体检”,工作人员还会每天清扫池内杂物和垃圾,隔段时间还要投放抑制藻类生长的药物。

  与喷泉相比,以泉标为中心的灯光秀的打造,更能吸引市民游客的目光。几十盏投光灯、数十套图案滚动演绎,绚丽梦幻的灯光秀增添了广场夜间活动的趣味性。

  “我们购置了8组LED射灯,4组照射泉标,4组投射地面,每一组都可以用电脑编程控制,达到最佳照明效果。”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到晚上都能吸引好多市民驻足观看、打卡留念,趣味十足。

  无论何时,漫步在泉城广场,干净整洁的环境、赏心悦目的景色、日臻完善的设施、井井有条的秩序……都能给人带来一种极其舒适、愉悦的体验。虽然22岁的广场不算年轻,但在管理中心的精心呵护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仍在努力焕发着新的生机和活力。

  施工人员在清洗浮雕。

  “历下区委、区政府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区园林、环卫等部门以及辖区街道办事处都对广场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历下区园林部门不仅在广场栽植了48.8万余株时令花卉,还在护城河南岸精心打造了一处由绿色彩叶草摆出的“泉”字景观,玛瑙桥栏杆两侧挂满了如一团团紫色雾气的花篮,精致的景观让广

  C 屋顶“戴帽”墙体“穿衣”

  近千平方米施工面清运出10余车约50吨垃圾

  文化长廊是泉城广场的文化地标,20多年风吹日晒出现了漏雨、渗水等问题。虽然此前也进行过修补,但效果微乎其微,本着全面提升泉城广场品质形象的原则,其防水工程被提上了日程。

  文化长廊顶层改造。

  “文化长廊屋顶通道口特别小,只能容纳一个人上下,清运垃圾、运送物料都只能靠吊车吊装。”潘平说,为了不影响市民游玩,这些工作大多是在入夜后开展,施工前垃圾清运就装了10余车,总量近50吨。

  文化长廊顶层改造。

  文化长廊防水工程施工面积近1000平方米,体量并不算大,但对施工工艺和专业水平要求极高。为了更好地监督工程质量,第一次接触防水工程的潘平查阅了大量资料,恶补了专业知识。“用什么标号的水泥,灌浆厚度要达到多少……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出差错,有些甚至以毫米为计量单位,差一丝一毫都不行。”潘平说。

  高度的责任心和对细节的极致苛求,换来的是精益求精的工程品质。如今,不仅文化长廊告别了透水、渗水问题,广场2000多平方米的外墙和5400多米的护栏也进行了同步刷新,穿新衣戴新帽的“大客厅”,焕发了新的活力和光彩。

  D 路面修补 管道升级

  两小时工程齐腰深淤泥里3天才干完

  “我们每个人都把广场当成自己的家来爱护,走在路上看见个烟头都得赶紧捡起来,生怕影响了形象。”说这话的是管理中心物业部负责人赵永锋,他也是广场地面和管路的守护者。

  工作人员在改造供水管道。

  “广场有几十万块地砖,长时间踩踏、风雨侵蚀,不少地砖出现了碎裂、缺角、松动等情况,不更换维修的话可能给市民游客带来安全隐患。”赵永锋说,找同款是最大的难点,反复比对“定制”的新砖,还需要经过敷干水泥再处理的“做旧”过程,色泽才能相近。“这个点子是我们广场‘活字典’张发祥想出来的。”

  张发祥是泉城广场的维修人员,从2003年开始,用18年坚守为市民修广场的初心,不仅仅是地砖更换,除电路以外的维修都得找他,最近实施的供水管道改造也不例外。

  22岁的泉城广场水路管道时常因为老化而破损,每次出现问题张发祥都是第一时间到场抢修。有的时候为了不影响游客正常使用,他干脆就不关阀门下水维修,冷水浇在身上冻得直咬牙。

  “今年雨水大对原有管路造成了损坏,所以进行了更换。”赵永锋告诉记者,虽然只是换根200多米的管子,正常两个多小时就能完工,但涵洞里的淤泥齐腰深,张发祥带着维修人员整整干了3天。

  E 齐抓共管 精心呵护

  22岁“大客厅”努力焕发着新的生机和活力

  场变得更加养眼。

  为让精心装扮的广场始终保持高颜值,区环卫部门也从细微处发力,在精细化作业上做足了文章。“广场的保洁跟普通道路不同,垃圾得及时清运,犄角旮旯得随时打扫,喷泉运行时还要留意喷溅的水渍,防止游客滑倒,这些琐碎的工作背后都是环卫人员辛勤的付出。”

  施工人员在整修下水道。

  10月22日,泉城广场维修班班长张发祥在修复广场破损地面。

  此外记者了解到,泉城广场因其特殊性,安保、消防、防汛等方面的要求异常严格,为进一步增强处理突发事故应急能力,管理中心会定期组织相关演练,每次也都得到了各级公安、消防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广场商户的积极配合。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活环境、提升幸福指数有了更高期待。作为城市发展的有力见证,泉城广场的变迁更沉淀着一份民生情怀,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加入。

  施工人员在清洗文化长廊两侧的浮雕。

  “虽然比不上国内近几年新建设的高标准广场,但是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下,泉城广场也通过不断提档升级得到市民的点赞。作为管理者,我们每个人都觉得再苦再累也值了。”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建成已22年的广场,设施陈旧、路面老化以及由于当时技术条件局限带来的先天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但我们相信,有各级各部门的积极努力,有广大市民群众的理解支持,泉城大客厅一定会继续散发魅力,为济南城市形象增光添彩,我们一定会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当好‘大客厅’的守护者。”泉城广场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责任编辑:王媛媛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10021128065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