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频道 > > 正文

枣庄山亭区“空心村”闲置小院带活“乡村梦想”

2022年07月08日 11:12:45 来源: 齐鲁晚报

  在内陆生活的人们,更加渴望水的“富足”,如果一个地方坐拥水源,那绝对是“宝地”。但是多年前,坐落在山东省枣庄市最大水库、国家水利风景区——岩马湖右岸的山亭区冯卯镇李庄村,不仅村容“脏乱差”,贫困落后也让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讨生活。近年来,山亭区冯卯镇探索实施“闲置小院复活工程”,由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盘活村民房屋使用权,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平台,打造“一院一型、一院一品”的业态小院,实现农房有价值、村民有收入、集体有积累,走出一条乡村产业振兴之路,被山东省列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典型案例。

  打造特色“村经济”

  让闲置小院“活”起来

  全村230户、812人,400人常年外出打工,村里以老年人和幼童为主,闲置房屋较多,村庄越来越空心化——这是多年前山亭区冯卯镇李庄村在村里人和村外人眼里的景象。

  “村里没啥发展,年轻人走了就不愿意再回来,没有年轻人回来再发展,村里就越颓败。”这样的恶性循环,不仅仅是一个转型城市发展的矛盾点所在,也是李庄这个小山村倍感头疼和无力的现实。

  为了实现农房有价值、村民有收入、集体有积累,走出一条乡村产业振兴之路,李庄村最终在冯卯镇政府的引导下,开始了“蜕变”发展之路。

  考虑到村子的优势位置和整体环境,李庄的发展就自然而然地被定位到了旅游业上,并成立了旅游专业合作社。

  针对“空心村”现状,如何调动村民对待旅游村建设的积极性?考察清楚让闲置小院“变身”的可能性,冯卯镇组织人员开始了下村入户对闲置小院调查摸底。

  据当时统计,冯卯镇户籍13781户,宅基地20771个,一户多宅及空置占比33.6%。在调研中,95%的村民愿意将闲置小院租赁给村级合作社使用,发展乡村新业态。李庄村共调查摸底了152户,其中长期居住使用65户、短期居住使用15户、闲置房屋72户,闲置率达到47.37%。而闲置的小院,则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村民搬进新房留下的老房子;另一种是村民大部分时间在外打工,逢年过节回家,其余时间房子处于闲置状态。

  最终,旅游专业合作社通过征收、租赁、共享、股份制四种方式流转,把农民的闲置小院收储到合作社,进行统一规划、功能定位,植入土生土长的业态,孕育原汁原味的文化,让每个老院都实现产业和文化的高度契合,催生出一个个非遗小院、产业小院和旅游小院,昔日封闭落后的小山村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李庄先锋驿站,利用老村部闲置场地进行建设,实现“小驿站、大服务”,成为党员活动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农品展销中心和电商服务中心,体现着“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思想;非遗传习所,让村民的手工艺有了展示、体验和经营的空间;种蓝坊,让手工织染技艺得以传承;石磨坊豆腐宴,可以让游客体验、品尝、购买地道的传统手工艺豆腐;煎饼坊的大鏊菜煎饼,成为李庄地方特色美食小吃;油坊,让游客眼见饱满的花生,压榨出喷香的花生油;辣椒小院,把火红的辣椒加工成各种酱菜,成为热销的旅游产品;现炒的李庄辣子鸡,让人回味无穷;李庄大席,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品味传统“四凉八热”。

  粗茶淡饭农家乐,天天预约满满;葫芦小院喝大碗茶、听大鼓书、看庄户剧;左邻右居、乡里乡亲和玫瑰小院主题民宿实现网上预订。蜕变后的李庄有了景观的看头,文化的说头,产品的卖头,带动再来的念头和农民的盼头……吸引着城里人到这里来,听故事、寻乡愁、放飞心灵、放松身心,成为网红打卡地。

  一个闲置小院“复活”

  能带动20人就业

  曾经的闲置小院经历了“复活”,并带动“再就业”。一炮而红后,李庄村要面临的就是怎样将“村经济”良性运转下去。为做好业态小院的运营管理,体现出乡村业态小院的文化底蕴和体验价值,李庄村采取合作社统一管理的方式运营小院,让村民不仅有财产性收入,还有工资性收入。

  美丽的“玫瑰小院”是在房子年久失修、房顶已塌的基础上修建的,现在老房子修缮了,房主每年能获得1.6万元租金。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现今一个复活后的闲置小院,能带动20人就业。实现了村民在家致富和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创业,同时还为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同时,依靠村里的非遗传习所展示并销售李庄村的柳编虎头帽、布鱼等手工制品等。

  69岁的刘振凤既热心又有手艺,合作社聘她来管理传习所,除了每月500元工资,加上出售自己缝制的沙包、毽子等,一个月下来,刘振凤收入上千元。

  58岁的王克花选择了共享合作模式,把2间房交给合作社,经过改造装修,打造成“左邻右居”家庭民宿,同时经营一间合作社帮她建的小超市。

  “院子里有客人住,南腔北调,拉拉呱也不觉得孤单了。小超市除了卖些烟酒,还卖自家地里产的小米、桃子,每天有五六十块钱的收入,比之前光种那点地收入多了好几倍。”王克花高兴地介绍道。

  培育多样的农业新业态

  走活农村发展的一盘棋

  现如今,李庄村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从零到10万元的转变,村民户年均收入可增加1200元左右。李庄村每月经营收入达到6万元,实现了村民在家创业和村集体增收。下一步,合作社将再流转多处闲置小院,进一步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充分挖掘农业农村的多种功能,培育类型多样的农业新业态。

  从村民的角度来看,小院流转有资产收益,小院业态有经营收益,合作社年终有分红收益,农村手工艺品、土特产品成为热销的旅游产品,增加了大家的收入。从村集体来看,产业由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运营,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活力李庄”实践表明,顺应产业融合发展规律,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冯卯镇李庄村抓住改革机遇,把改革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运用国家和山东省的改革政策,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循序渐进,创造性“复活”了李庄村的闲置小院,走活了农村发展的一盘棋。

[ 责任编辑:王媛媛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10021128814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