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频道 > > 正文

色如墨 涌若轮 声如雷 势如虹 济南墨泉神韵无双

2022年08月25日 12:50:27 来源: 舜网-济南日报

色如墨 涌若轮 声如雷 势如虹 章丘墨泉神韵无双别具秀色

  墨泉喷涌若轮(本报记者吕传泉摄)

  今夏,降水充沛,群山吸收雨水,汇聚成地下河向平原奔流,路遇岩体阻挡,群泉竞涌,被浸润的济南一派水乡灵秀之韵。在一众泉眼中,新的“网红”应时而生,泉水翻腾的盛景刷屏各大平台,游客观之无不称奇、惊叹,成为酷暑时节的“确幸”,这就是百脉泉泉群中的墨泉。

  墨泉位于济南市章丘区,这里山明水秀、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名人辈出,“一代词宗”李清照即为此处人士。更令人瞩目的是,这里群泉汇集,有“小泉城”之称。

  在章丘群泉中,最有名的当属位于百脉泉景区内的百脉泉泉群,名列济南五大泉群。百脉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与趵突泉齐名。曾巩在《齐州二堂记》中云:“岱阴诸泉,皆伏地而发,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

  金代《名泉碑》将趵突泉、百脉泉单独并列。

  百脉泉景区内有百脉泉、梅花泉、漱玉泉、金镜泉、龙湾泉、龙泉等名泉十余处,群泉汇聚,景色极佳。墨泉,正是其中最具特色的名泉之一。

  不期遇“名泉” 天然鬼斧与现代神功合璧

  墨泉位于百脉泉景区内龙泉寺西南角,一池成方,中一“水球”涌出水面,滚滚不绝;鼎沸突涌,水色黝深;声响隆隆,飞珠溅玉。水自池栏涌出,一泉成河,堪称奇观。每日,泉边游人如织,观之触之,感之叹之。

  不过,墨泉为济南新七十二名泉之一,而非古代所评七十二名泉,因为这是一眼很“年轻”的泉。而且,这眼“网红泉”还不是天然泉,是自流钻孔喷泉。

  为什么这么说呢?经考证,此泉之问世是在1958年至1979年间,绣惠灌区管理处和有关工业企业方面先后在明水泉群排泄区钻大孔径(直径400~600毫米)深井35眼,小孔径(直径150毫米)深井13眼,后大都成为状态各异的泉眼。龙泉、龙湾泉、墨泉、金镜泉、梅花泉、漱玉泉、荷花泉、鱼乐泉等均属此列。

  墨泉之钻孔成泉,是在1966年。当年,地质队于此钻探矿脉,不意钻于泉脉之上,水涌若轮,势不可挡,由此成一钻孔喷泉。

  此泉孔口直径达0.4米,在众泉中可谓“魁首”,泉口因当年所下铸铁管为黑色,而水至清,故此,望去泉水黝深,似发墨色,故得名“墨泉”。

  据专业部门勘测,墨泉泉脉深度达地下150米,出于深部奥陶纪石灰岩岩熔裂隙,正常年份泉流量0.3立方米/秒,且常流不竭,水量极大。丰水期喷涌最高时,泉高可与护栏平齐,流量达到每秒0.5立方米,一天流量是4万立方米。

  泉水冬暖夏凉,常年恒温,维持在16℃~18℃,水中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水质接近天然矿泉水,可以直接饮用。因为恒温,所以河道内的泉生植物四季常翠。

  泉水在护栏下方奔腾而出后,水即变得清澈透明,成一河后分东西,折向北穿堂过院汇入绣江河。

  人们观此泉,一所感慨泉水之旺,二所惊奇泉池内泉涌之色,三所叹服一泉即成河。

  墨泉泉池为石砌,呈正方形。护栏为汉白玉雕刻而成,前后中间有石板,上刻“墨泉”二字是被誉为“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支笔”、人民书法家舒同题写。字体方正浑厚,“颇具魏晋飘逸之气,含篆籀之义理,得分隶之谨严”。

  墨泉所在位置也有来历。1966年至1980年,此处曾是章丘县委家属院,时任章丘县委书记的舒同就在此居住。

  曾有人附会:舒同居章丘时,常在泉旁的书房里挥毫泼墨,并以泉水涮洗笔砚。自此,泉水染成墨色。

  故此,墨泉与名人也有极深渊源,为其增添了浓墨重彩的文化内涵。

  另有让游人喜悦之处,此泉水清冽甘美,沏上等绿茶,色如琥珀,香幽袭人,极为爽口。加之近处水色氤氲,风来杨柳依依,风止水色天光,景色秀美。可谓养心养眼、清心明目。

  如今,游人无论是初来、再观还是回味此泉,依然会被其色如墨、声如雷、翻腾如波涛、气势似万马奔腾的喷涌之势所震撼。

  2004年,墨泉入选新七十二名泉。章丘区群泉与其一同入选者,为百脉泉、东麻湾、梅花泉、西麻湾、净明泉等五泉。

  乡村隐“古泉” 沧海桑田古今盛景青蓝接替

  我们今天看到的墨泉为后起之秀,但“墨泉”之名并非新名,古时即已有之。

  据考证,隋唐时期,章丘地区即多水泽,当时的阎码村周边的土地为湖底淤泥,呈黑色,而地下涌出泉水后,水便呈墨色,而汇聚低洼处的泉池因此得名为“墨泉”。

  明洪武年间,古墨泉周边逐渐形成村落后,村民便于高地筑台,疏通沟渠排水,但仍有船只在河渠间穿梭,于是周边村落自成码头,村名也延续至今。清道光十三年(1833)《章丘县志》载,时任知县吴璋任总纂,刑部主事翰林院庶吉士吴县曹懋坚纂修,王绳矩、袁淦、席湘等30人协修县志,将位于县城西北方阎码庄南的墨泉收录在册。也就是说,清代时期,章丘就有了墨泉。

  另,清道光二十年(1840)的《济南府志》,是古代地方志中收录济南名泉最多的一部县志。此书中济南山水志里共收录济南境内名泉151处,当时的章丘墨泉也被收录其中,记载如下:“(墨泉)在章丘县西北十里阎码庄南,县志云以水色如墨,故名。”此处章丘县即旧时的县城绣惠。

  由此可知,清代县志中所记录的墨泉并不在现在墨泉的位置,而是在阎码村。此村位于章丘老城(今绣惠街道)西北十里,宁家埠街道东偏北,旧时隶属章丘县城关厢乡,现隶属于宁家埠街道。

  由于历史原因及气候变化,位于阎码庄的古墨泉因水源有亏,泉水渐涸,后来或因多年干旱消失,或因人为封堵而消失,自清末以来就已无处查证。也因古墨泉后来不再喷涌,导致以后的县志、府志再无记载。

  虽已无泉水痕迹,但古墨泉泉域在丰水年份自然上涌,漫地溪流成河的情形却是一直持续至今,当地百姓为了克服泉水漫地无法耕种庄稼和地下涌水影响建房的困难,便开渠导流让泉水改道绕村。

  现在,古墨泉泉域周边的阎码、郭码、宋码、时码、张码、刘家道、田家洼、大沟堐等村庄河叉纵横,溪流潺潺,泉水清澈,依稀仍可见水乡之貌。

  古墨泉已无踪迹,百脉泉之侧墨泉虽新,却泉涌若轮。时代交替,泉水从历史流淌到现代,喷涌无羁,日夜不停,激湍成河,尽显墨泉之无双神韵!

[ 责任编辑:王媛媛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10021128945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