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荣成:以水为脉,绘就水美乡村蝶变新画卷
近年来,山东省荣成市以“自由呼吸·自在荣成”为引领,以中小河流综合整治的示范带动作用为依托,按照“治河先治岸、生态治河、活水循环、水美乡村、生态惠民”的总体思路,实行水岸统筹、同频共治,全面绘就水美乡村蝶变新画卷。
因水而谋,久久为功做好水文章
治理水环境,保护水生态,承载着百姓的期盼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考验着政府的责任与担当。自2012年开始,荣成市从“大水利、大生态”的高度出发,对中小河流开展综合整治提升,全市流域面积超50平方公里以上的骨干河段全部完成整治,河道行洪通畅,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4条河流(湖泊)成为全省首批美丽示范河湖。2021年,荣成市将水系连通与水美乡村试点县争取实施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多次到远安、临沂等地学习取经,率先完成《荣成市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实施方案》编制及申报工作,2021年11月,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拉开了全面开启水美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2022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项目立足以水为脉、水田相依、人水和谐的生态格局,着力恢复农村河流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改善河流水生态环境,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水美乡村。”荣成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由水而美,齐抓共管护好水生态
白龙河位于荣成市东北部,依托自然地貌,突出“人水和谐、生态治理”的理念,荣成市对白龙河沿线进行了高标准的综合治理,将人水林田融会贯通,打造成了集防洪、景观、人文、生态四位一体的综合性滨河生态景观廊道。
白龙河的变化是荣成市不断加强河道水系生态治理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荣成市在治水过程中,坚持生态绿色是最亮的底色,水岸统筹、同频共治,实现了由“就水治水”向“生态治水”的转变。
生态河道三分在治,七分在管。在长效管护方面,荣成市着力破解以往“无人管、没法管”的管水体制机制顽疾,全面推行河长制制度,实现大小河流领导牵头抓,配备河湖湾管员、督查员,开发了河湖湾长制智慧综合管理平台及APP,实行发现处置问题六步闭环倒追责任管理,全力提升水系流域水环境质量,确保“长治久清”。
缘水而兴,借势而为释放水红利
水美乡村,在擦亮农村水系生态底色的同时,也不断释放着水红利,助推着乡村振兴发展。
荫子镇北流水村,曾经是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2015年,荣成市开始实施沽河综合整治,通过河道清淤疏浚、河道拦蓄、护砌等方式,打通淤堵的河道,灌溉能力明显提升。借着河道治理的“东风”,村里打起了“沃水生金”的算盘,将原本闲置撂荒地盘活起来,种植了生姜、葡萄、蓝莓、金针菇等经济作物,村集体年收入大幅提升。
同样是以水为脉,服务乡村振兴。夏庄镇甲夼片区则以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项目为契机,致力于筑好凤凰台、引得凤凰来,谋求由“花钱治水”向“治水生钱”转变。通过对河道水系综合治理及配套文化措施等,极大提升水系景观效果,沿岸土地价值也水涨船高,原来没人住的破旧房屋、闲置的土地,成了民宿、农场老板眼中的香饽饽,引来了多个项目投资落地。
治一渠活水,成一处风景,惠一片民生。荣成市以水为脉,绘就的水美乡村蝶变新画卷,正处处展现着水利万物的上善之态。(连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