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频道 > > 正文

滨州市总工会:“劳模工匠创新联盟”为企业解难题

2021年11月20日 12:59:34 来源: 山东省总工会

  “三项技术难题若得以突破,年效益增长将达数百万元!‘大国工匠’高凤林近期答应来我们公司,帮助企业解决长期困扰的实际问题。市总工会成立劳模工匠创新联盟,为企业技术创新牵线搭桥,帮我们解了大难题!”近日,山东滨州渤海活塞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崔刚谈起劳模工匠创新联盟活动时,竖起了大拇指。

  据崔刚介绍,滨州渤海活塞有限公司是行业首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123条生产线,年生产活塞能力3000万只,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够全面生产各种汽车、船舶、工程等动力机械用活塞、活塞销的专业化企业。然而,即使这样一家技术、规模、产值行业一流的企业,也偶尔出现焊接缺陷,经多方技术攻关,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有苦难言。“焊接区域加工后,偶尔会出现一个或数个大小均小于1mm的气孔,焊接飞溅、应力集中等问题也时常困扰我们,多方寻医问药都无法彻底解决。”公司总工程师刘世英毫不避讳公司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

  情况终于有了转机。7月15日,滨州市劳模工匠创新联盟首场活动在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二号报告厅成功举办,“大国工匠”第一人高凤林受邀出席并作主题报告,滨州市的“齐鲁(大)工匠”“滨州工匠”和全国、省、市劳模(奖章)代表以及各级工会干部、一线职工代表近200人参加了活动。滨州渤海活塞有限公司作为受参观企业,接受了高凤林的指导。

  得此机会,滨州渤海活塞有限公司将自身在焊接方面的技术难题寻求指导,高凤林还邀请渤海活塞相关技术人员实地考察参观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经过你来我往,跨区域联盟的技术再集合、再碰撞,企业存在的焊接技术难题有望实现突破,届时将创造效益达数百万元。

  “经验融合,技术破壁,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是我们工匠人的本份和初衷。通过劳模工匠创新联盟活动,破解一批企业的技术难题,打造一支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新军,于国家民族有利,于职工群众有利,我将尽我所能推动这项活动的开展。”高凤林由衷地说。

  喜结硕果的背后,是滨州市总工会对“专心专业专注”“精心精细精品”工作理念的执着追求。早在2010年4月份,滨州市总工会就联合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同酝酿发起,目前已聚合山东博远重工有限公司滨州工匠创新工作室等33家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结盟”。联盟旨在为滨州市劳模工匠搭建起一个交流学习切磋的平台,并常态化组织开展跨地域、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联盟活动,进一步提高技艺、改进工艺、提升技能,助力滨州建设一支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产业大军。7月15日,首场联盟活动顺利举办。活动现场,“齐鲁工匠”徐敏、“滨州工匠”耿立芳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与成功经验与大家进行了互动交流。

  滨州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是滨州市总工会实施“天翼”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翼计划”具体为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即建设一个“滨州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评选10名滨州工匠;选树100名市级五一劳动奖章;帮助200名一线职工“求学圆梦”;对1000名转岗下岗职工、农民工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组织1万名产业工人参加行业技能大比武大竞赛活动。 联盟定期组织开展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培训、交流等活动,推荐创新工作室的成果和专利参加各类奖项评选和展示交流,组织联盟成员主动参与跨地域、跨区域、跨行业交流活动。同时,联盟还推荐参加大国工匠、齐鲁工匠创新交流大会、职工创新创业博览会,召开科研性沙龙、研讨培训及创新活动,参与“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奋斗的我·最美的国”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等活动。

  为更好地为创新工作室联盟提供服务,滨州市总工会精心建设300平方米“天翼”计划工作站,作为专属办公场所。同时,抽调4名专职工作人员入驻开展工作,联盟相关工作制度已规范上墙。

  年内,联盟还将组织15场活动,围绕重点课题立项攻关、推进技术研发、技术协作,突出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瓶颈难点问题,推广联盟各工作室创新成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市总工会为我们搭建了‘滨州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这样一个大的平台。与其他行业的工匠跨界交流,创新灵感更容易碰撞出‘火花’,困扰我们多年的焊接技术难题有望得到解决。”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领衔人马学军信心满满滴对记者说。(刘海超)

[ 责任编辑:王媛媛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1002112808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