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康康:从普通工人到技术研发带头人
2005年,17岁的赵康康从滨州高级技术学校毕业进入万事达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电工。从学徒工到高级技术骨干,他以娴熟过硬的技术征服了设备专家和业内同行;从业10余年,他研发改善30余项技术课题,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上千万元,并拥有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
下定决心从头开始
刚毕业时,书本上学的知识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刚参加工作的赵康康连修电灯这样的小活都不会。他决定从小事做起,跟着老师傅边看边学,修电灯、查线路、修设备、排故障……
2005年9月,赵康康被公司派到济南分厂负责设备维修维护。面对精密度高的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都让他无从下手。从那天起,赵康康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给先进的设备“诊病”。他把领来的工资全部用在了买专业书籍、光盘等学习资料上,成了名副其实的“月光族”。白天,他按照所学内容反复尝试;夜里,别人都休息了,他还在啃书本学习新技能。刻苦的学习和钻研,赵康康逐渐掌握了外人看来极为复杂的设备原理。从一个普通的工人,逐渐成长为技术研发带头人。
2014年12月,公司成立了“赵康康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2015年1月,滨州市总工会命名5个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成为全市首批“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博兴万事达建筑钢品股份有限公司“赵康康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榜上有名。赵康康说:“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场,都在影响身边的人。我想通过自己,带动周围的人为公司创造更大效益。”
现如今,赵康康已经掌握扎实的技术技能。在他的主导下,由集团工会配合,已成功举办三届技术比武。他负责每年的技术类成果评审工作,参与公司内各种技术类评审流程的编写,同时配合工会和创新项目专业管理部门做好项目评估、验收工作。
脚踏实地甘于奉献
赵康康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有次车间内设备控制器出现故障,每隔10到20分钟就会报警显示工作异常,反复咨询商家、供货商后还是未找到原因。赵康康将继电器类、电源供电类等几十个元件逐个进行排查,反复进行试验,终于发现了故障原因。整整36个小时没有合眼的他,这才松了一口气。
赵康康爱岗敬业,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在十多年工作期间,任劳任怨,不计名利得失,服从安排,顾全大局,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2007年夏天,公司新建钢构件车间,赵康康一边负责建设构件车间,一边照顾总部设备的日常维护。早上5点他准时到工地,晚上111点才收工。车间建设大部分工作是在车间行车梁上进行。站在车间顶上,一天到晚汗流浃背,衣服能拧出水来。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赵康康和4个工友用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完成了整个钢构车间配电室建设和车间线路铺设工作。
2011年新美达厂区建设,赵康康负责整个厂区的线路铺设。正逢三伏天,在一片荒地上,他每天汗流浃背,仔细安装每一种线路,认真调试,不断改良。为保证施工现场电力方面的工作,他选择住在工地上。
发明创新提高效率
掌握了原理和技能后,赵康康开始钻研起技术创新。改良创新设备,在提高产品品质、工作效率,消除安全隐患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在平凡岗位上用行动体现价值。
2011年,赵康康和同事一起研发的岩棉输送装置自动润滑系统荣获国家专利,历时6个月研发成功的岩棉生产由原来的人工转为全自动化,每年可为公司节约资金80余万元。在丽彩产线切割机处加装此系统,不但解决了设备的润滑需求,还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他还在丽彩设备的压型机处加装了断膜报警感应开关,此装置成功解决了因保护膜断裂和松动造成的板面划伤现象,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对气缸磁性开关防护做了改善,因设备的气缸带有磁性感应开关,此部位经常吸附碎小的铁屑,不仅难以清理而且会造成设备的故障停机,通过在气缸周围用橡皮泥密封防护的办法,解决了设备的故障停机次数,且橡皮泥好清理,后期更换配件时不受影响。折弯机紧急提升装置改善,由于两人配合一人操作的工艺存在一个人出现配合失误的安全隐患,加装的紧急提升装置可在紧急情况下使设备立即停止并复位,消除设备的安全隐患。在辊压的入口处加装断电对射装置成功避免了因操作失误引起的手部伤害,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了设备的可靠度。
赵康康还将个人改善项目,制作成可行的操作指导手册,分发给操作该设备的员工人手一份,共同学习、交流。对于在使用过程中其他同事提出的建议,他都虚心接受,并进一步作出调整。利用早会或周一晚例会时间,给员工现场讲授设备的操作,及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注意事项。赵康康带出的6名技师已成为各分公司的技术骨干。 (知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