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海员工会:让“家”的温馨陪你启帆远航
海员苦,一出海就是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一年,都要漂流在海上,寂寞、孤独、想家……
近年来,在山东众多的海洋企业中,一个个风格迥异、温馨贴心的“海员之家”纷纷成立,像春雨般滋润着海员职工的心田。“俺们的后顾之忧没有了,心里暖暖的。”海员张培耀的一句话道出了众多海员的心声。
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打造的移动“海员之家”,将传统的等靠接待海员模式,转变为上门服务的“私人订制”,创新开辟了服务海员新模式。烟台保税港区建成的“海员之家”,先后接待海员5000余人次,深受海员的欢迎。山东水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枣庄市建立的“海员之家”,具备“水陆服务区”“爱心超市”“水韵至家”“红色驿站”四大服务模块,“一站式”服务提档升级……
这些“海员之家”专门面向海员、船员群体,从满足海员职业特殊性、风险性和海员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入手,通过“海员之家”载体,不仅为海员提供基本休息、娱乐、餐饮等“硬件”服务,还不断延伸“软件”,不断丰富船舶靠港慰问服务、节日登轮服务、海员家属服务、医疗绿色通道服务、政务咨询服务、法律援助服务、金融服务、心理健康咨询疏导等服务等项目。
近年来,山东省海员工会发挥产业工会离产业工人最近、服务产业工人最直接的独特优势,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质增效,着力构建产改“四化”新机制、实践打造职工“四有”新载体,海员职工技能素质不断提高、创新创造潜能充分释放,主力军作用、主人翁地位日益彰显。
合力助推进,航标闪闪亮
近年来,山东海员工会将产改作为海员工会工作的“一号工程”,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地方工会、行业协会的支持,利用山东省海上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加强与交通、海事部门和职业院校的沟通联系,构建起了“工会牵头组织、企业主体实施、职工广泛参与、多方协同配合”的工作推进格局。
邀请全国劳动模范作主题宣讲,推出劳模先进事迹网上展播活动,推动宣讲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船舶,引起海员职工热烈反响。
练兵有载体,成长有天地
关爱职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山东海员工会着力实施“当好主力军、聚力新动能、建功新时代”劳动竞赛工程和“山东省水运工匠”建设工程,建立完善“培训、练兵、比武、晋级、激励”为一体的竞赛机制,搭建职工技能提升“练兵场”。
近年来,先后主导举办山东省船员技能大赛、山东省船舶危防管理技能竞赛、山东海事系统网络安全技能竞赛、山东省海上搜救协调岗位技能竞赛等各类竞赛。广大职工在丰富多样、门类齐全的竞赛中得到了实践操练、技术提升、技能晋级、价值体现。两年来,涌现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山东省技术能手”“齐鲁首席技师”等人才76名。
深入实施职工创新创效工程,培育“大国工匠”1名,“齐鲁大工匠”3名,“齐鲁工匠”2名。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开展技术创新、集中攻关,真正将创新工作室打造成高技能人才的培育基地、职工创新成果的孵化平台,创建省级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5个,各级创新工作室449个。
深化产教融合,筑造成长摇篮。强化校企联动,搭建合作平台,引导职业院校加强“订单式”培养,持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山东海员”培训品牌在全国打响。
激励有机制,成才有奔头
近年来,山东海员工会打通海员产业工人发展通道,探索打破职业发展“天花板”,畅通海员产业工人发展通道的路径。
推动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为首席高级技师争取本单位副总经理或高级工程师同等的经济、政治、社会待遇。山东港口集团建立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操作技能三个职业发展通道,每个通道设置7个业务职级,一批“张连钢型”专业人才晋升为高级别专家,一批“许振超型”技能人才晋级为技能大师,各类人才总量达到2.46万人。
推动建立技能导向激励机制。指导企业建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晋升制度,促进培养、考核、使用、待遇各环节相统一。山东港口日照港集团修订完善18个职业25个工种等级技术标准,将技能人才评价结果与岗位竞聘、薪酬待遇、导师带徒挂钩,每年完成评价考核12个职业、实现职务晋升1000余人。
维权成体系,权益有兜底
关爱服务既要有深度也要有温度。围绕竭诚服务海员职工、构建海上和谐劳动关系的目标任务,全国首创性地在全省推进建设集餐饮休息、宣传教育、维权服务、交流交往等基本功能于一体的“海员之家”服务阵地,2022年内建成挂牌20家。
坚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做实重点群体帮扶慰问工作。两年来,累计筹集冬送温暖、夏送清凉活动资金1558万元,走访船舶、车间和工地1455余处,慰问职工10万余人次。
制定海员紧急救援预案,开辟海员医疗援助绿色通道,上千名中外海员受益。为海员职工提供薪酬增长、就业指导、纠纷调解、法律援助、医疗救助、心理咨询等全方位维权服务。两年来,累计处理海员劳资纠纷25起,为64名海员及家属追回被拖欠工资、遣返费、抚恤金689万余元。(张艳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