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宁津:“厂中校”打造产业工人“后备军”
近年来,山东省宁津县总工会创新建设的电梯行业“厂中校”模式。该模式打造产业工人“后备军”,让学生从“先学习再工作”转变为“边工作边学习”,成为当地加快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结合”促进产业工人成长的一次有益尝试,走出一条高素质产业工人培养新路径。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培养高素质电梯专业人才1200余人、分布全国20余个省市,助力本地企业争创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5个、获得专利220余件。
产教融合“实体化”
宁津县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规划引领、平台支撑、政策保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
强化规划引领。宁津县先后出台《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将产教融合发展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产业布局、区域布局规划,以宁津县职业中专为依托,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打造电梯专业人才培训与输出基地。
强化平台支撑。依托县电梯产业发展办公室,搭建校企对接平台,推动校企合作建立“厂中校”,把学校建在工厂、把课堂搬到车间,建成全国唯一一家电梯专业“厂中校”,首家电梯产业技能实训基地,采用“工中有学、学中有工、工学交替”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
强化政策保障。认真梳理研判产业、教育等方面政策,先后争取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建设项目资金200万元、第一批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化专业建设项目资金360万元,争取承办4届全省特种设备电梯安装维修工职业技能竞赛、5届全市电梯维修工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博尔特电梯公司列入第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入库培育名单。
人才培育“专业化”
宁津县创新教学体制机制,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贯穿教学改革全过程,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逆向思维探索引企入教改革。紧扣企业需求,在权威机构指导下,校企双方共同编制电梯课程标准、专业教材14套,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衔接。
以系统思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历证书+专业通用技能证书+行业上岗证书”目标培养导向,完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企业订单课+素养选修课+能力拓展课”六维课程体系,形成“政行企校多元育人、六维课程三证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经历企业生产一线各环节实训操作,真正实现毕业即上岗。
以实用思维落实联合培养措施。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实施方案,以博尔特公司生产场所为教学主阵地,推行“双导师”制,县职业中专配备24名理论基础课教师,企业配备8名工人“师傅”,实行工学交替教学,促进学生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工作实践深度融合。
以互补思维建立教师互聘机制。深入推动校企人员互聘互兼,学校聘请12名企业管理人员、工程师、高级技师为兼职教师,企业聘请6名骨干教师参与管理、生产、研发,促进学校教学水平、创新水平双提升。
办学模式“品牌化”
以人才培养为主旨、以合作共赢为纽带、以市场运作为路径,推动“厂中校”品牌效益叠加释放。
探索投入合作新机制。由博尔特公司提供土地、厂房,共享机器人生产线、生产车间、研发实验室等资源,县职业中专投入教学设备65台套,共同打造“产学研训一体化平台”,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拓宽办学合作新路径。立足本省、面向全国,先后与浙江南浔联合成立电梯产业知识产权联盟,联合省内菏泽、东营等地11所职业院校和3家企业组建齐鲁电梯专业创新发展联盟,与北京现大轨道交通学院等5所学校开展联合办学,提供个性化、订单式培训服务,累计为其他职业院校、企业培养人才400余人。
推广校企合作新模式。推广专业化电梯教学设备和课程方案,吸引西安、山海关等30多个市、县职业院校实地考察学习。通过“厂中校”模式推广应用,让“宁津方案”在更多地区“开花结果”。
产业改革“服务化”
在实践中,宁津县总工会还不断推动企业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在资金与设备方面为企业提供帮助,助力企业与合作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搭建人才就业平台,发挥工会作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走深走实。
搭建职工职业技能比武平台。宁津县总工会将德州市电梯维修工技能竞赛设在电梯学校,把学校维保教学设备的应用与人才选拔培养相结合,使“厂中校”成为“金蓝领”的锻造地。
健全职工薪酬激励机制。2021年初,宁津县总工会指导博尔特电梯参与并签订了“能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职工福利待遇得到提升,职工队伍凝聚力得以增强。公司工会建立《博尔特创新激励制度》,对研发设计、成果转化、工装工具改造、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等五大方面的人才及创新项目进行专项奖励。
出台政策助力招才引智。持续深化校企合作,通过产教融合激活科技创新的“内脑”,通过外引内合加大产学研平台建设。为了更好的吸纳人才,博尔特电梯公司工会还出台了人才学历补贴标准:普通本科生月补贴500元、研究生补贴1000元;副工程师月补贴500元、主管工程师补贴500元等措施。(张学健 李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