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济钢:从“靠钢吃饭”到“无钢发展”
始建于1958年的济钢集团,是新中国第一批地方骨干钢铁企业、济南市工业支柱企业。回看这个64岁济南国企发展历程,从巅峰走向低谷,又从低谷攀上新的高峰,5年时间实现了无钢胜有钢。钢铁主业关停后,济钢凭何“浴火重生”?这背后,济钢做对了什么?在全国动能转换的大潮中,济钢强势归来给出了怎样的启示?一组图片,带你“数”读济钢——
新动能澎湃的背后,是企业走过的一次“破旧立新”的转型之路——1958年建厂的济钢,鼎盛时期,年产钢达到了1200万吨,位列全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中。然而在发展中,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让企业不仅增速放缓,钢铁主业占比九成的单一产业结构,也让企业每逢遇到市场波动都感到深深不安。2017年,在国家推动钢铁产业“去产能、调结构”和济南着力治理大气污染的背景下,济钢关停全部钢铁产线。
经历过转型阵痛,“产城融合”成为济钢发展的主线,发展主业也在不断明确。从停产初期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存续产业;多元主打、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到2019年基本确立“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城市服务”三大主业定位,再到以空天、先进材料、新城建为主业,2021年划入济南市后,在“工业强市”战略引领下,济钢确立了以数字信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为龙头的三大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了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主体框架。
同时,如今的济钢片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先行完成了中央森林公园、韩仓河生态景观带提升等绿色生态项目的建设。其中的森林公园与韩仓河生态景观带相结合,形成东部新城独特的生态景观。片区还保留了原济钢总厂大门、3200立方米高炉、部分厂房等工业建筑,形成新旧形态的碰撞与融合,塑造了生产、生活、生态各占1/3的三生融合空间格局。(丁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