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泰安乐章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宁,天下平。
泰安市境内黄河流域面积占山东省境内黄河流域面积的47.5%,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3.2%,涉及所有县(市、区),是全省唯一一个所辖县(市、区)全域覆盖的市,对黄河下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泰安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泰山、大汶河、东平湖三大重点生态区域治理为核心,制定出台相关文件,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重点项目为载体,全力推进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大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筑牢生态屏障 守护黄河安澜
东平湖,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常年水面积209平方公里,是黄河流域唯一重要蓄滞洪区,也是京杭大运河复航和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枢纽,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中意义重大。
金山坝位于东平湖西侧,全长5400米,因修建年代久远、风化浸泡严重,成为东平湖防汛工作中的一块短板。为了坝西2.9万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东平县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不等不靠,今年实施了金山坝迎汛除险工程,在背水面,投资1860万元,动土35万立方米,加厚后戗台,坝底加宽16米,坝顶加宽9米,按照30厘米一层进行压实,新旧坝体结合处采取锯齿形咬合,使新旧坝体成为一个整体,提高了防洪能力;在迎水面,投资1996万元,对去年坍塌严重的1450米坝体进行修复,提高金山坝的防洪标准和抗风浪能力,可成功抵御42.72米以下的洪水。如今,金山坝的防洪能力显著提升,筑牢了生态安全底线,东平湖防汛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大幅减少。
大河潮涌,首重安澜。为解决汛期黄河和大汶河洪峰相遇顶托,导致东平湖水位居高不下的问题,东平县还实施了东平湖洪水外排应急河道疏浚工程,投资910万元,打通八里湾闸和柳长河,连接南水北调输水渠,通过“一通一连”,使南排流量提高到每秒210立方米,可有效提高东平湖洪水调蓄能力。东平县正确处理好防洪与安全、防洪与民生、防洪与生态的关系,既要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又要加快发展,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近年来,泰安市全面落实“四水四定”,走好水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之路,坚持把法治建设作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稳步推进《泰安市水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立法进程,有序推进市级层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意见》,依法管水治水的进程不断深化;科学测算全市“十四五”末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持续推进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目前,全市建成运行水资源税远程监控系统平台设施1039台(套),完成2840个行政村农业灌溉机电井取水许可证发放工作,全面提升了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水平;研究出台了《泰安市水利局服务促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若干措施》,盘活约3.7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可用容量,为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水动能”。
泰安市持续推进水生态保护,科学实施大汶河等重点河流生态流量调度,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提升水土保持能力,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协同保护;以项目为“经络”,“织密”泰安现代水网构架;落实“四预”措施,完成水利工程防御洪水方案及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大坝安全管理(防汛)应急预案等修编,6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
实施生态修复 守护秀美山川
“旋书红叶落,拟画碧云收。”秋日的泰安,色彩斑斓、水碧枫赤、绚烂缤纷,河畔白鹭翩跹起舞,山峦之上层林尽染,每一幅画面都像是精心构思出来的美妙华章。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近年来,泰安市坚决扛牢黄河战略政治责任,市生态环境局成立了黄河战略重点工作落实领导小组,设立了日常监督办公室,制定了工作方案和任务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健全工作机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受水流风向的影响,每到夏季,东平湖南岸就会聚集大量的菹草,如果不及时清理,菹草会腐烂变质,给水质带来不良影响。这个时候,沿湖乡镇就会组织工作人员专门打捞菹草。既要保护好东平湖的“面子”,更要打造好东平湖的“里子”。
抢抓国家“黄河战略”、全省现代水网建设机遇,东平县推进东平湖生态治理及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项目,全力推动《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山东省东平湖保护条例》落实,纵深推进东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近年来,东平县开展清网净湖、菹草清理、清违拆障等九大攻坚行动,东平湖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同时,东平县连年开展增殖放流活动,今年以来已将1600万余尾鲢鱼、草鱼、蟹等优良品种投放到东平湖,不仅起到了“以鱼养水、以鱼净水”的作用,更为水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来众多珍稀野生动物,如今东平湖已成为众多鸟类的乐园。
“您已进入林区,请自觉接受防火检查,不准携带火机、火柴、香纸、香烟等易燃危险品,不准吸烟、焚香烧纸……”进入泰山,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不时有宣传牌和智能语音提示,让每一个进山的人都能时刻绷紧安全弦。沿着山路一路前行,路两侧是掩映在草丛中的防火隔离网,从环山路北侧白水沟防火查堵点行至葛针崖防火查堵点,屋内工作人员正紧盯监控镜头,查看是否有违规进山人员或违规用火行为。
实施林草保护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去年以来,泰山景区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以推进大预防、大监管、大宣传、大保障新型资源保护体系为引擎,创新性开展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积极打造环泰山一物多用、一专多能、节约高效、可复制、可推广的“天罗、地网、人哨、水盾”立体式综合防控廊道,筑牢了泰山森林资源安全屏障。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生命共同体。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民生工程,共投资166.37亿元,涉及67个大项目、326个子项目。截至2020年底,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破损山体蜕变成连片绿洲,污浊断流的水系焕发生机,沟壑纵横的土地变为良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凸显,泰安市“山青、水碧、林郁、田沃、湖美、草绿”的总体目标逐步实现,“一山两水、两域一线”的生态保护修复大格局逐步成形,“泰山大生态带”生态屏障已然构筑。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泰安发展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泰安市驰而不息,逐绿而行,扎实做好生态保护修复,认真落实“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提升,17条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创建全部通过省级验收,国控、省控河流断面水质全部消除劣五类,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实施最严格的泰山石保护,彻底关闭取缔各类交易场所;扎实推进城市雨污管网建设,已建成污水管网46.6公里、雨水管网25.1公里;开展“绿满泰安”行动,松材线虫病治理经验在全国推广。
绿色低碳转型 夯实发展之基
为深入落实黄河发展战略,泰安市强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强化项目支撑,走好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泰安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强力推动钢铁、水泥行业低效落后产能退出工作,目前已整合退出炼钢产能255万吨、炼铁产能263万吨、煤电产能3.6万千瓦。同时,泰安市着力打造泰安高新区“双碳”小微企业创业园、新泰光伏装备制造产业园、肥城蔚蓝碳中和科技产业园等绿色低碳产业园区。此外,泰安市紧抓全省“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机遇、“新能源+新型储能”风口,加速推进“4+2”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高标准谋划千万千瓦级多元新型储能基地,推动泰安市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新能源产业的强劲崛起带来发展新动能。截至目前,泰安市新能源产业全链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50家,今年1至8月份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元,同比增长83.7%,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364.1%;新能源装机407.44万千瓦,同比增长17%,占电力装机比重51.9%。一个个新能源大项目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今年泰安市新能源开工项目44个,计划总投资195.5亿元,2×300MW压缩空气储能创新示范项目、圣阳股份年产4GWh圆柱锂电池项目正在建设,华能泰安2×9F级燃气机组项目启动;在建续建项目29个,总投资219.57亿元,瑞赛昊锂电新材料动力源、晶优光伏2个项目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肥城采煤沉陷区老城智慧农业+200MW光伏示范项目总建设工程量已完成51%,投资占比达到84.63%,计划年底并网发电。今年以来,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肥城先进压缩空气储能调峰电站,被纳入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名单。
强化科技创新,厚植绿色发展新优势。泰安市持续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绿色工厂分别达到15家、20家,居全国第14位。获批组建全省首家、印染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被中国科协批准为全国首批“科创中国”试点单位。积极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高标准编制完成《泰安市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21家。
赓续历史文脉 讲好泰山故事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也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近年来,泰安市紧密对接黄河战略,统筹兼顾山河湖、城乡村、点段面,突出资源富集区,加大保护力度,构建形成以泰山为龙头,以泰城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市的文化保护和旅游发展格局。
泰安市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开展文物普查,全市现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不可移动文物2422处,博物馆达到46家,国有文物藏品170096件;加强文物保护,累计投入专项资金4.5亿元,实施文物保护工程300余项,对全市古建筑、古遗址、石刻及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革命文物、馆藏文物等进行维修保护,改善了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发掘项目114项,服务基本建设工程顺利实施;泰山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入选山东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欲弘扬中华文化必先弘扬泰山文化。”为深入挖掘泰山文化的精髓,系统阐述泰山文化的丰富内涵,泰山景区自2016年起启动了大型文献丛书《中华泰山文库》编纂工作,计划整理出版古籍、著述、外文、口述影像四大书系、120册图书。今年,该项目列入泰安市委重点经济工作任务及泰安市2022年泰山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重点项目,截至目前,已出版25种28册(其中社会科学类24册、自然科学类4册)。
国家级非遗项目“泰山皮影戏”传承人范正安入选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100人候选名单;具有泰安特色的木雕、玉雕、陶艺、泰山茶等成为知名旅游商品;麦秆扇、肥城桃木雕刻成为“非遗助力脱贫”的成功探索……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泰安市非遗工作亮点纷呈,非遗重点活动、项目,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等工作有序推进。同时,泰安市积极开展非遗知识普及、展演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非遗,让优秀项目见人、见物、见生活。
乘时代新风,攀时代高峰。泰安市文化和旅游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迭代更新,融合发展效应不断显现,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九女峰乡村振兴先行区斩获中国文旅融合示范奖,“泰山秀城·老街”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岱岳区道朗镇荣获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称号,中华泰山成人礼成为全国研学旅游示范活动。泰安市还积极搭建黄河、泰山等文化交流传播平台,泰山入选黄河世界遗产之旅线路、泰安入选黄河古都新城之旅线路;筹划举办的第30届全国图书博览会分会场、“河和之契”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交流展示周、泰山国际新闻出版合作大会、泰山国际登山节等活动,全面展示了黄河非遗保护成果,促进文化交流与活化传承。
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泰安上下将脚踏实地,以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的坚韧执着,合力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泰安乐章!(刘小东 张建 王玉 张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