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频道 > > 正文

“黄河安澜”看菏泽②|生态菏泽焕发活力

2022年11月11日 09:28:03 来源: 大众网

  近年来,山东菏泽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努力在服务和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交好“菏泽答卷”。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系列报道《“黄河安澜”看菏泽》,讲述新时代黄河故事,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

  菏泽黄河滩区水质清澈、芳草萋萋、莺歌燕语,曹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景色秀美、风光旖旎,巨野白虎天池水色碧绿、峰峰直立……近几年来,菏泽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保护好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让自然风光唤发出青春,旧貌换新颜,为鲁西南大地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优美的自然环境持续向当地群众释放着“生态红利”。

  黄河时代,生态美引来百鸟鸣

  菏泽是黄河入鲁第一市,地处黄河与黄河故道的夹角地带,滩区面积504平方公里,塑造了菏泽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境内河流纵横,林茂粮丰,鸟类资源丰富。近年来,菏泽市准确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大力实施黄河湿地保护,沿黄各县区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宣传力度,加大对生态湿地的修复、保护力度。

  黄河沿线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迁徙和栖息的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逐年上升,每年途经这里栖息的候鸟增加到20万只左右,平均能停留两三个月。大量驻留栖息的候鸟成了“生态菏泽”的靓丽名片,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编导前来旅游、打卡、拍摄生态纪录片。

  地处鲁西南的山东曹县魏湾镇张康村,村边一百多亩林地,年年都是万鸟翔集,人鸟和谐相处,张康村2000多口人,人人都是“护鸟人”,村里建设了以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为主的生态林,不仅提高了林木覆盖率,而且空气质量得到优化,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当地增添了持续的活力和浓郁生命气息。

  只此青绿,护湿地添活力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菏泽市一直重视湿地保护工作,把湿地保护摆在生态菏泽建设的突出位置。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开展退耕还湿、生态补水、栖息地恢复等行动,已建立湿地公园20处,其中国家级4处、省级10处。生态环境改善引来百鸟争鸣。单县浮龙湖、曹县黄河故道、成武文亭湖、郓城宋江湖、鄄城雷泽湖、巨野新巨龙等湿地已成为候鸟聚集地。

  近年来,郓城县加大对宋江湖湿地的改良治理,湿地功能得到了有效恢复,当年“水浊、地瘦、人穷”的河田,蜕变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生态环境的改善,引来了百鸟争鸣。草肥水美、鱼虾丰盈,成为鸟类最佳栖息地,给白鹭、苍鹭、野鸭等野生鸟类提供了有利的栖息环境和生存空间,上百种鸟类栖息在宋江湖的芦蒲纱帐,风吹草动,雀惊鸟飞,成群的白鹭、灰鹤、野鸭,踏水急飞,翱翔长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更加彰显……

  曹县黄河故道湿地风景区依托现有3.4万亩水面,1万亩荷塘,面积广大的稻田、湿地芦苇,太行堤等,近年来,湿地管理单位以大堤、森林、水面、湿地、芦苇、稻田、荷塘、村社农家为特色,现在,这里生态自然,风光旖旎,景色宜人,它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以其独特的湿地风貌,吸引着众多游客纷至沓来,一览“鲁西水乡”的风情。

  矿坑变身美丽天池,旅游焕发新活力

  巨野县白虎山天池风景区,一处处矿坑变身美丽天池,天池上方架起玻璃栈桥、过山车等,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打卡。这里已经看不出曾经是采煤塌陷地的模样,自2015年起,巨野县以“封山转型”为突破口,融合山水、古村、人文等元素,数万棵绿化苗木在废弃矿坑上开枝散叶,让废弃矿山变成绿水青山。如今,投入巨资重塑绿水青山,不仅是对大自然的回报,更是再造金山银山,惠及众生,造福后人。

  新巨龙省级湿地公园实行“同步式搬迁、生态化复垦、产业式开发”的治理模式,将产业定位与地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同步,充分利用土地、湿地、淡水、地热、生物质五大资源,着力发展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园林苗圃、油料牡丹、畜牧养殖、淡水养殖、观光旅游、地热利用八大产业集群,构建了农、林、牧、渔、游相结合的循环经济链条,不仅对采煤区塌陷地生态环境的修复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还为广大农户增加了经济收益。

  如今,菏泽市县区生态公园绿意盎然,不时可见白鹭、池鹭、白鹡鸰、黑水鸡等水鸟栖息;蓝天白云之下河水洁净,两岸草木丰茂,风光旖旎;“生态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风光显现出新的活力和后劲,为菏泽旅游的丰富内涵增色添彩。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刘亚 综合整理

[ 责任编辑:王媛媛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18033